十五年如一日坚守街角小摊老人夫妇免费指路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广州,龙津中路的一道独特风景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这里,有一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广州活地图”的夫妇宋金湖和陈燕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益的力量。
在龙津中路530号,宋金湖设立了一个小摊,名为“公益问路指南”。这个名称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们的日常。每日准点,这对老夫妇会准时出现在小摊旁,用他们的热情和耐心为路人提供免费的导航服务。从2002年至今,他们坚守岗位已有15年,被誉为“神雕侠侣”般的义工。
小摊虽小,却承载了大爱。两张矮凳、一张四方木桌、一本切割整齐的白色便笺本,还有靠墙的两个大水壶,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大水壶里泡着普洱茶,这是他们保持精力的秘诀。每当有路人询问,他们就会耐心细致地为其指出最佳路线,还会细心叮嘱对方。
宋金湖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对广州的大小街巷了如指掌。年轻时,他曾四处游走,一张无形的地图早已刻印在心中。每当被问及如何为路人指出最佳路线时,他都会骄傲地拍着胸脯说:“地图就在我的心里。”他还常常给出一些标志性建筑作为参考,让问路人更容易找到方向。复杂路线时,他还会用便笺本为路人画出示意图。
除了指路,这对夫妇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他们是逢源街长者义工联队的重要成员,为社区付出了很多。他们会在街头巷尾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向居委会汇报。社区每逢周四晚的爱心晚餐送餐活动,他们也曾积极参与。宋伯还发动妻子加入义工联队,夫妻双双做义工,为陌生人伸出援手。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街坊们的认可和赞扬。街坊们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并赋予他们“广州活地图”的美誉。他们并未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刻不敢放松,定期更新大脑的“知识库”。他们说,这是为了不负街坊们的期望。
光阴飞逝,宋伯和娥姐服务过的路人竟然有3万之多。虽然大多数路人只是匆匆离去,但他们仍然默默地守候在小摊旁,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善良。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公益精神相互映照,成为广州街头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公益的力量和爱的传递。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精神,为广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温暖和美好。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的公益精神点赞!在老街旧巷的深处,流传着一段关于热心助人的佳话。街坊们纷纷称赞两位主人公宋伯和娥姐,他们的善举早已在社区内传为佳话。就在今年的七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娥姐漫步至万科小区时,偶遇一名女子身体不适,面色苍白如纸。在这紧要关头,宋伯迅速反应,拨打了110和120急救电话,还通知了居委会。不久,救护车呼啸而至,医生诊断该女子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得益于及时的救助,她得以迅速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说起这对老年版的“神雕侠侣”,他们的故事仿佛是从一部动人的爱情小说中走出来的。每日清晨六时多,两人便起床,一同前往他们设立的问路小摊打扫卫生。而后回家享用早餐,八点半准时出现在小摊上,为过往行人提供方向指引。他们的小摊宛如社区的一个小小服务站,忙碌时,一天会有多达十位路人前来询问。对于那些方向感较差的行人,娥姐更是热心引导,确保他们安全到达目的地。
谈及两人的相识经历,娥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时,他们在厨房做帮工时,一位师傅故意为难宋伯,要求他立刻做出一道豉油鸡。然而宋伯并不擅长此道。这时,娥姐展现出了她的热心与厨艺,迅速做出了一道豉油鸡以解围。这道豉油鸡成为了两人情缘的起点,宋伯欣赏娥姐的热心与直率,从此对她心生情愫。
在娥姐的包容下,宋伯的厨艺并未有所长进,但他那超群的记忆力却赢得了娥姐的夸赞。虽然她时常忍不住数落他的“懒惰”,抱怨他一辈子都在吃她的饭菜,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感。中午时分,当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时,娥姐边数落着宋伯,边步入厨房,为他准备丰盛的午餐。
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老街坊中流传着,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温暖。无论是他们热心助人的善举,还是他们之间温馨的爱情故事,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幸福与感动。这对老年版的“神雕侠侣”,用他们的日常点滴温暖了整个社区。(记者 梁超仪 林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