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破特大假药案 消炎药水充当肿瘤药

健康快乐 2025-04-16 17:3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我国医药行业安全问题令人揪心。近期不断曝光的天价药品、代孕黑市以及假药横行等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医药行业的隐患可能比食品业更加严重。最近,浙江破获的一起特大型假药案更是让人震惊,涉案人员利用收购的空药盒制造假药,甚至将生理盐水伪装成昂贵的抗肿瘤药物。

这起案件发生在2011年7月20日,当时浙江金华警方在对出租车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乘客携带大量进口和国产的抗肿瘤“贵重药”,然而这些药竟然是假的。警方随后展开调查,挖出了一个涉及23个省份的制售假药犯罪团伙。这个团伙通过收购空药盒,使用灌装、勾兑、改批号等方式制造假药,然后销售到全国各地。

在打击假药行动中,警方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0名。其中,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成功抓获了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据调查,这些假药的制作地点十分隐蔽,使用的材料都是回收的空药盒和普通生理盐水。犯罪嫌疑人用普通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药瓶中,然后重新封装,一瓶价格昂贵的抗肿瘤药物就这样完成了。

这些假药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患者,包括网络、药店和医院等。犯罪嫌疑人形成了生产、总代理、地区分代理的“专业化”营销模式,使得假药的覆盖面非常广。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假冒抗肿瘤等药物的利润非常高,可能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因此犯罪嫌疑人愿意铤而走险。

除了打击制售假药的犯罪团伙,我们还应该关注那些助长假药的回收空药盒的行为。一些医院外的电线杆、楼梯间、墙壁上甚至医院卫生间里,都贴有“高价收药”的小广告。这些回收空药盒的行为可能为制假者提供了便利,成为他们制造假药的原材料来源之一。

医药行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制售假药的犯罪团伙,同时也需要关注那些助长假药的回收空药盒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患者的权益,确保他们的用药安全。我们也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虚假广告和不正规渠道的药物,以免上当受骗。在药品回收的隐秘角落时,一位男子的声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收,啥药都收,药盒也收。”当记者提及一种常见的消炎药时,他却透露这种药物不太好销售,然而可以帮忙询问。当记者好奇哪些药物更容易被回收时,这名男子不假思索地回应:“抗肿瘤或心脑血管类药物。”

深入了解背后的动机,一位名为刘亮的人揭示了答案。他解释称,这些药物因其高昂的原始价格,在回收时可以被压低到最低价格,从而赚取更大的利润。如果药物本身价格不高,那么能赚取的空间自然有限。听到记者手里有这些药物并希望进一步洽谈时,这名男子却显得异常谨慎,拒绝见面,只肯再约定时间。

在哈尔滨市一家医院的走廊里,另一番景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名保洁员在清洁病房时,不断询问患者家属:“药盒留不留着?”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她就会欣然拿走。每到一间病房,她都会重复同样的问题。记者假装成病人家属,好奇地询问她回收药盒的目的。她回答说:“药盒能卖钱。”当记者追问卖给谁时,她突然起了疑心,警惕地反问:“你问这个干啥?”随后不再搭理记者。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医院,发现有人专门回收空药盒。一个药贩子透露:“一个无污染的药盒可以卖三毛钱。”李海波说,回收药盒的人经过筛选后,将相对完好的包装盒整理后再转卖给其他人。这个流转的过程中,包装盒可能会被装入假药,最终流向急需救治的患者手中。

药品市场的乱象让人忧心忡忡。药价虚高、假药泛滥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在这个关乎民生的问题上,我们人民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药价高昂尚可忍受,但如果还是假药,这怎能让我们民心安宁?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