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汉试点以房养老 房产估值是风险关键
在中心的位置,我们看到了一个重磅消息:公布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7月1日开始,一场关于“以房养老”的试验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这四个城市启动。专家们对此有何看法呢?他们表示,虽然前景看似不明朗,但这无疑是养老体制的一种补充。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新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简单来说,就是拥有房屋产权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然后每月从他们那里领取一笔固定的养老金。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的居住权依然得到保障。这种养老方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例如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有类似的“倒按揭”贷款方式供老年人选择。
中国的“以房养老”之路会怎么走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王国军表示,这种养老方式只适合一部分群体,能否发展起来还需要看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他还指出,风险的关键在于房产的估值问题。如果房价下跌,对保险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产权问题也是一大担忧。70年后房屋如何处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确实,“以房养老”并非毫无风险。房地产和保险的联姻,让风险系数加大。对此,徐高林副教授提到了四个风险因素:房价波动、利率波动、寿命波动和现金流风险。他强调,在试点期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尤其是那些意外风险。
那么,作为投保人应该如何选择呢?王国军建议,投保人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意愿来选择。市场上主要有两种产品:参与型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和非参与型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前者允许保险公司分享房产增值收益,后者则不参与分享。
“以房养老”虽然风险重重,但这也是对养老制度的一种创新。《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养老制度的一大进步。我们期待这场试验能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徐高林对的养老方案表示赞赏
在近日《南方日报》的报道中,推出的养老方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徐高林对该方案表达了强烈的认同,他认为的框架设计十分周密,制度相对成熟,这一方案无疑为老年人增加了更多的养老方式,推动了养老制度的进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据国家“十二五”规划透露,未来五年,即2011年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由1.78亿增长至2.21亿。面对这一显著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问题愈发显得重要。
中国证券网5月9日的报道进一步揭示了险企对养老地产的热衷背后的原因:市场前景广阔。有券商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将达到惊人的5万亿元。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却不足一千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无疑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涉足养老保险市场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为养老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保险公司在评估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如能设计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好产品,必将在这个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关新闻动态: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各类养老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大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在养老市场中的发展机会,推出了一系列养老保险产品,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可以说,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保险公司如果能够在这个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出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必将获得市场的认可,并在这个大蛋糕中尝到更多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