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会拿“救命钱”存银行吃利息

生活知识 2025-04-19 00:11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介绍广州红会高额存款背后的争议

日前,广州市红十字会所公布的消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令人惊愕的是,社会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在银行的利息收入竟高达191.85万元,而年度救助支出总额为160.68万元。这种高额的存款利息与现实中贫困病患的艰难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公众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质疑。

广州红会所管理的“救命钱”,原本是为了缓解市民的医疗负担而设立。这些资金似乎更多地是在银行“躺”着赚取利息,而非用于急需救助的患者。一方面,超过千万的“救命钱”在银行享受着高额的利息;另一方面,广州市各大医院却频频出现患者医药费筹措困难的情况。这种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愤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这样的民间救助组织,他们筹集的捐款全部用于救助病童,毫无滞留。对于广州红会的做法,恤孤会的会长王颂汤直言不讳地表示:“有人急需救命,而救命钱却在银行‘睡觉’,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有钱就花,尽快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回顾“救命钱”的历史背景,其始于1998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设立,并于2002年正式启动。虽然该资金的初始资金由拨款和部分区县的支持以及红会募集的社会善款组成,但其运作方案却规定每年只能拿出部分利息和募集善款进行救助。尽管在2004年提高了救助金额上限,但自那时起,7000元的救助额度十年未变。

走访广州市多家三甲医院的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申请救命钱的程序困难重重。尽管医院面临着大量因医疗欠费而导致的经济负担,但申请救命钱的流程却十分繁琐。申请者不仅要面临身份甄别的难题,还要面对申请有效期限制的问题。一些急需救助的患者甚至因为繁琐的程序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争议,广州市红会也表示正在考虑修改救助额度等相关规定。市民们纷纷呼吁扩大救助范围、简化申请程序,让“救命钱”真正用于急需救助的患者。这场争议也引发了社会对慈善组织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和关注。希望这次争议能推动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让慈善事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在广州这座繁忙的都市中,红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车祸、工伤、食物中毒等紧急情况,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常常需要一份及时的救助。当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较低时,关于救命钱的利息和社会捐赠的处理问题便浮出水面。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而救助标准却已经十年未变,这真的合理吗?

多年来,各家医院都在努力填补医疗欠费的巨大黑洞,而广州红会是否应该扩大救命钱的适用范围呢?人均救助上限7000元这一数字,是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提升?

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为此,广州红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份关于救命钱历年运营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自救命钱启动以来,共筹集了3489.36万元,其中包括历年利息收入和社会捐赠。支出也达到了1806.09万元,目前结余1683.27万元。

专职副会长欧阳炳惠对此进行了解释。他提到,2013年救命钱的利息收入高于救助支出,主要是由于定期存款到期所带来的收益增长。这也意味着历年累积的利息收入已经用完,甚至已经动用了本金。

欧阳炳惠强调,救命钱的主要救助对象并非医疗费用筹措困难的病人。伤病员急救期后的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病并不属于救命钱的救助范围。他明确表示,救命钱只能专款专用,目前各医院的医疗欠费现象严重,如果将其用于支付将难以承受。

对于公众关注的救助额度上限问题,欧阳炳惠回应说,在实际运营中确实出现过少数超过7000元的申报个案未能报销的案例,因此7000元的救助额度有必要进行修改。他还提到,将努力简化繁琐的手续,以便更高效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至于为何将救命钱放在银行生息而不作为的问题,广州红会对此保持沉默。

在今年10月底,广州红会公布了2013年救命钱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报告显示,收入包括利息、社会筹集捐款和个人捐款等。报告中并未披露救命钱的总额。

这份报告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关注。很多人希望广州红会能够更透明地公开救命钱的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以便公众更好地了解并监督其运营。也有很多人呼吁提高救助标准,以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期待广州红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上一篇:十三招与黑头打一场持久战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