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组网目标更近一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自2000年年底,北斗一号系统成功建立,首先服务于国内;紧接着,到2012年年底,北斗二号系统建成,服务范围扩展至亚太地区。如今,我们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完成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设,以实现全球服务。全球组网示意图展示着北斗系统的强大潜力。
今日的核心阅读关注的是北斗导航系统的最新里程碑事件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的完成,为全球的导航、搜救等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发射是北斗高密度组网发射任务的一部分,两年间完成了令人瞩目的18次发射任务,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
北斗系统的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此次任务的成功也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具备全球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的部署完成得益于航天人的辛勤努力和坚守创新。从北斗一号的数年研制一颗星,到北斗二号的三年研制十五颗星,再到北斗三号的并行研制二十颗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展示了惊人的速度和创新力。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作为“北斗专列”,以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将北斗卫星送入轨道。其总设计师姜杰院士介绍了火箭的创新技术如何为北斗工程做出贡献。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北斗港”,也是北斗系统高效组网的重要后盾。他们持续进行高密度发射,创造了多项历史纪录。中心副主任王泽民表示,他们一直秉承着严格的测试标准和行为理念,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为任务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稳步向前推进,全球组网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计划明年上半年发射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比预定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这一宏大的愿景令人期待。在发射场,记者遇到了众多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坚韧和执着让人印象深刻。随着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第二次担任“01指挥员”的白春波如释重负。他参与过多次火箭发射任务,深知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的复杂性和挑战。随着发射组织指挥模式的成熟,设备设施的稳定性增强,系统岗位文书系统的完善,他对任务的信心也日益增强。在发射中心,年轻的指挥员于新辰引人注目。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低温动力系统的指挥员,他与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打交道多年。这种极具挑战性的物质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为了保障安全,于新辰通过不懈努力,不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活图纸”,还练就了“听声检漏”的绝活。他的目标是成为“01指挥”,这是发射场的核心职位,也是对能力和荣誉的双重肯定。正如王泽民所说,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与整个航天事业息息相关。西昌航天人深谙这一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托起北斗和整个航天事业。如今,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已经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收割等方面。在乡村,北斗技术为通村客车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在农业方面,北斗技术助力无人收割、无人插秧等农业生产流程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防灾减灾领域,北斗系统的高精度监测为成功预警地质灾害、提高海上搜救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斗系统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燃气巡检、智慧养老、废弃油脂监管等领域都已经开始应用北斗技术。专家预测,未来,随着北斗系统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迎来应用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期。这是一项关乎国家尊严和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正如那句巨幅标语所说,“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西昌航天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报道的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广大航天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中国航天事业,也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机遇的未来。(来源:《》 2019年12月17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