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医保补助今年人均增40元 增至320元
今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又有了新的进展。补助标准人均提高了40元,达到了320元,与此个人缴费也同步增加了20元。这一调整不仅体现了对居民医疗保障的重视,也反映出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也有了显著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别达到了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了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让广大民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昨日,国务院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进一步巩固完善医疗卫生体系。这项任务的重点是公立医院改革攻坚,涵盖了医疗服务价格、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与治疗费等方面的改革。
《任务》中指出,今年将有更多的城市成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每个省份至少有一个城市参与其中。这是国家医改办为实现全民高质量医疗服务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任务》还特别强调了公立医院的规模扩张问题。《任务》要求每千人医疗床位数达到四张床位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医疗机构规划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与此《任务》也积极推动社会办医的发展,并明确要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开始重视社会办医的发展。尽管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社会办医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医生的流动问题。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认为,社会办医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医生的身份问题是一大障碍,导致医生流动不畅。在现行的体制下,优秀的公立医院医生愿意到社会办医的医院工作的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医生的身份仍然是体制内的,他们对这个身份非常在意。要实现医生的自由流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务》还明确提出要简化医生多点执业的审批程序,推动医生人事薪酬支付改革和社保社会化。这是鼓励医生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流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今年的医改任务十分繁重,但也充满了希望。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民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平、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到来。解读任务要求:推动医师多点执业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今年九月,国家发布了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项任务由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以及中医药局联合负责实施。这一改革标志着我国医疗行业在适应新时代需求,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医师多点执业的问题,专家王杉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医生在公立医院享有的身份和政策,也能在私人医院得到同样的待遇。这不仅仅是开放多点执业那么简单,更需要整个医疗体系的配套改革。医生的流动涉及到他们的研究教学、学术发展以及收入待遇等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和规划。
国办要求人社部牵头,与财政部、国家卫计委合作,研究制定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政策。这一政策旨在建立健全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避免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这不仅体现了对医务人员劳动的尊重,也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医疗环境。
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的问题,《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回购设备医院降低费用”的策略。通过回购等方式,要求公立医院降低大型医用设备面向民众的检查、治疗价格。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提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这不仅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也有助于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任务》还强调了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已经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将尽可能地回购,以减轻医院的负担,降低检查、治疗的价格。价格调整政策需要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一任务的推进将带来医疗行业的深刻变革,不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也将为医生、患者以及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期待这一改革的深入实施,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