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病死畜禽上餐桌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对于病死畜禽的处理,我们必须采取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以及最严肃的问责。我们绝不能让病死畜禽被不法商贩偷偷加工后,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要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在此之前,于康震副部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社会广泛关注的肉食安全问题对这份意见进行了解读。
我国是一个畜牧业大国,每年饲养的畜禽数量庞大。尽管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在不断提升,但由于散养比例仍然较高,病死畜禽的数量大、涉及范围广、处理难度大。于康震指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是养殖业发展的普遍性和长远性问题。我们需要以最严格的标准和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如果病死畜禽被随意抛弃或被不法商贩加工出售,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于康震强调,不当的病死畜禽处理可能会导致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给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甚至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意见》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监管与市场运作、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集中处理与自行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于康震说,“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必然要求。
于康震在解读时还提到,《意见》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对本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总责。对于在水域和公共场所发现的病死畜禽,当地需组织力量及时收集处理,并调查其来源。对于跨地区的病死畜禽流入,农业部将与其他地方和部门联手进行调查处理。
他进一步强调,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这些单位和个人需要及时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进行非法交易或加工。他们也需要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发现的病死畜禽,以便及时开展疫病调查,防止疫情扩散。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政策性养殖保险的进度,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于康震强调,推动无害化收集机制建设需广泛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加快政策性养殖保险的推广与实施,充分激发养殖、屠宰等生产经营者对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热情。这项工作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更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构建无害化处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专注于建设专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这些场所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对病死畜禽进行全面、高效的无害化处理。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积极自行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这样,本场的病死畜禽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为社会资本提供一个充满机遇的投资领域。随着无害化处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中来,共同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力量。
我们还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无害化处理的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病死畜禽,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相关新闻推荐:
1. 畜牧业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的进展与挑战;
2. 社会资本如何参与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
3. 养殖保险在推动无害化处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4. 规模养殖场自行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经验与启示。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完善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