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真被剥皮实草了吗?

健康快乐 2025-04-17 13:07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关于开国大将是否真的被“剥皮实草”,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这一神秘的传闻,我们与迷奇闻网小编一同真相。“剥皮实草”的说法最初出现在叶子奇的《草木子》一书中,而后被各野史沿袭。查阅《明史》等权威史书,我们并未发现这样的规定和制度。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叶子奇的背景。在大明开国时期,叶子奇曾任岳州巴陵县主簿,但在一次因祭神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被揭发,丢了官职,并在狱中完成了《草木子》的著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子奇的作品容易走向偏激,“剥皮实草”的说法可能只是一种夸张的表述。冷静思考,将一具人皮僵尸放置在衙门里官座旁边并不现实。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衙门气氛阴森恐怖,还可能影响官员的工作。朱元璋再坏、再毒,也不至于用这种方式来影响官员的工作。关于蓝玉被“剥皮实草”的说法,始作俑者是《蜀警录》。书中记载蓝玉因谋反罪被杀后,其皮被剥下并送到四川巡展。《明史》中并没有关于蓝玉被剥皮的记载。蓝玉被剥皮的说法很可能是一则谣言。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蓝玉呢?原来,蓝玉虽功勋卓著,但他自恃功伐、专恣横暴。他在军中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越礼犯分。蓝玉还曾私吞军需、强娶嗣君的妃子、纵兵毁关、霸占官盐等。这些行为都触犯了朱元璋的神经。特别是蓝玉在论功行赏时的不满情绪,更是让朱元璋心生警惕。朱元璋最终决定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蓝玉虽被诛杀,但关于他被“剥皮实草”的谣言却逐渐流传开来。关于开国大将被“剥皮实草”的说法只是一则无稽之谈。蓝玉虽有过错,但并未遭受如此残酷的惩罚。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传闻时,应该保持冷静思考,明辨是非。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权力的斗争和历史的传承往往充满了曲折和误解。蓝玉心情郁闷,私下对亲近的人表示:“皇上对我产生了怀疑!”

这一年八月,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因某种罪名被杀,蓝玉开始感觉到可能是因为叶的口供牵涉到了自己,加之胡党之事让众多公侯失势,朱元璋对他产生了猜忌,这让他萌生了反叛的念头。

他对身边的人说:“我想胡党之事让许多公侯都受到了牵连。前几天靖宁侯遭遇不测,必然是因为他的口供中涉及了我。我近来觉得皇上对我产生了疑忌,我提出的建议都不被采纳,恐怕早晚难逃一死,不如趁早行动,放手一搏。”

蓝玉将“放手一搏”的时机选在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

在此之前,即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因皇太子病逝而病倒,蓝玉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今皇上病重,皇子年幼,天下兵马我掌握大部分”,他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谋反,秘密派遣亲信,联络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后军都督府同知祝哲、中军都督府同知汪信等将领以及他的老部下。他煽动他们说:“我亲家靖宁侯原本位高权重,如今却被废黜。日前还答应让我做太师,如今却换了别人。我感觉皇上容不下人,公侯们已经被废了好几个,日后怕是自身难保。你们随我征战多年,如今只是个千百户、总小旗的职位,难道你们不愿随我一心,共同谋求出路吗?”

蓝玉精心挑选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动手,是因为这天朱元璋会外出南郊耕作,他的行动将更加自由。他开始命令诸将分头准备士卒、马匹和武器。

蓝玉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初一对府军前卫步军百户李成下达命令:“我想在二月十五日皇上出正阳门劝农时动手,那是一个好机会。你众官人务必小心,不要泄露消息。在这一天我们定下计划动手。”蓝玉的密谋被锦衣卫的特务察觉。

朱元璋得知后,迅速召回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孙恪等人,从山西、河南赶回京师。在二月初八,趁蓝玉入朝之际,立即下令将其逮捕。二月初九,蓝玉被投入锦衣卫大牢。仅仅在二月初十,蓝玉因“谋反”罪被处死,其三族也被夷灭。

可以说,蓝玉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朱元璋借此机会大肆牵连打击一系列功臣,实际上过度屠杀,“族诛者万五千人”,这种做法实在过于残酷。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