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病死猪肉最新报道:病死猪肉突破层层监管
随着福建病死猪肉事件的曝光,我们发现除了屡禁不止的地沟油外,还存在许多暗藏在社会的角落里的不法行为。特别是福建的病死猪肉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从收购、运输、制作到销售的完整犯罪链条。
新华社报道,记者随同有关部门调查采访时发现,从病死猪被非法收购,到突破层层监管流入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收、运、制、贩的犯罪网络。这个网络不仅突破了监管的防线,更是让百姓餐桌的安全保卫战变得任重而道远。
在福州市乌龙江大桥北侧的一个小作坊里,民警发现了几名犯罪嫌疑人正在非法制作病死猪肉制品。他们打着养鸡的旗号,收购附近的病死猪,进行屠宰、分割,将这里变成了一个私宰“黑作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恶臭刺鼻的猪肉,满地污血的工作环境。这些猪肉被加工成腊肉、腊肠,销售到福州、温州、宁波等地的商贩手中。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任何发现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猪都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这些病死猪肉却能够逃过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监管,流向食用市场。它们逃过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逃过了检验检疫,甚至逃过了检疫、工商、质检、卫生、市场管理等重重关卡。
这些犯罪行为的背后是暴利的驱动。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不惜违法收购病死猪,并将其加工成肉制品销售。这些病死猪肉经过加工后,往往难以辨别真伪,被销售给消费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福建警方侦破的一系列病死猪案件,已经查获了上千吨的病死猪肉和制成品。我们仍然无法确定到底有多少病死猪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这个产业从生猪养殖户开始,经过一级收购商、二级收购商、加工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而这些犯罪团伙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体系。
这个体系的源头就是病死猪能够从养殖场流出。“管好猪场的病死猪”是阻止这个产业继续发展的关键。我们也需要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彻底摧毁这个犯罪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百姓餐桌的安全,保卫人们的健康。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有法难依,治理一块死猪肉的挑战
在现实中,刘永和承认贩卖病死猪肉的行为,但因证据不足,他得以取保候审。这看似是一起普通的食品安全事件,实则暴露出法律治理的困境。
中国政法大学的阮齐林教授指出,当前执法面临诸多困境。尽管刑法中有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以及有毒、有害食品罪等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适用。对于病死猪肉这样的案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如“黑作坊”“黑工厂”大多无账可查,难以证明销售额或商品案值达到法律标准。对于食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也难以证实,需要相应的技术设备和经费支持。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检测设备不足,经费紧张,导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在福建病死猪肉事件中,刘永和之所以得以取保候审,正是因为面临这样的法律困境。对此类案件的处罚大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一般刑罚较轻。这也导致一些犯罪分子屡犯不止,甚至“边罚边犯”,视法律为无物。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出台规范性文件或司法解释等,使法律更具操作性。公检法三部门应联合行动,针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新特点、新趋势,适时调整法律法规。如同过去打击“地沟油”犯罪一样,需要建立统一的办案标准,确保犯罪分子受到严惩。
随着福建病死猪肉事件的曝光,其引发的社会关注不亚于当年的地沟油事件。病死猪肉一旦流入市场,其后果可能比地沟油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担忧和关注。编者将持续关注此事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的报道和分析。同时呼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餐饮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让每个人都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只有让法律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才能有效地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