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为什么知道?
一直以来,诸葛武侯的首次北伐失败原因引人深思,尤其是因为街亭的失守,让无数人对这场战役感到遗憾。历史记载中,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对诸葛武侯的一句提醒:“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更是被后世广为传颂,彰显出刘备的识人智慧。
刘备并非神人,他的这一判断并非凭空而来。那么,刘备是如何得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呢?这其中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马谡,襄阳宜城人士,出身名门,其兄马良在季汉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谡早期在荆州从事工作,随后跟随刘备进入益州,一路晋升,担任了绵竹、成都县令以及越隽太守等重要职务。从早期经历来看,刘备对马谡颇为器重,赋予其重要职务。
马谡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当他被任命为越隽太守时,赋闲在家的马谡刚刚加入季汉不久。这个职务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荣耀和成就。相反,马谡的仕途在这里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不仅越隽太守的职务很快被解除,刘备也对他产生了疑虑并给出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这说明马谡在越隽太守任上肯定犯了不小的错误。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无法得知马谡在越隽郡的具体表现。但根据史书的记载和推测,有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马谡并未前往越隽郡上任,而是故意滞留成都。考虑到从繁华的成都调任偏远的越隽郡,这种心理落差让马谡选择留在成都也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种情况是马谡确实去了越隽郡,但在任期间遭遇了叛乱。由于处理不当,他未能解决叛乱问题,反而依靠邻近的犍为太守李严的帮助才勉强应对。无论哪种情况,马谡在越隽郡的表现都未能达到刘备的期望。因此刘备在临终前提醒诸葛武侯注意马谡的使用。
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马谡性格和能力上的缺陷,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领袖人物的识人智慧和对下属的殷切期望。诸葛武侯在北伐时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最终导致了街亭失守和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这段历史教训深刻,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