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和介入科 肿瘤和介入科有关系吗

恶性肿瘤 2025-08-09 12:33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肿瘤与介入科之间存在密切的临床协作关系,介入科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两者的关联性及具体应用分析:

1. 介入科在肿瘤治疗中的核心作用

介入治疗通过影像设备(如DSA、CT、超声等)引导,采用微创技术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主要分为血管性介入非血管性介入两大类:

  • 血管性介入:包括动脉灌注化疗(局部药物浓度可达静脉化疗的20-100倍)和栓塞术(如TACE治疗肝癌,可阻断肿瘤血供并局部释放化疗药物)。
  • 非血管性介入:涵盖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灭活肿瘤细胞。例如,早期小肝癌的消融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50%-70%,媲美手术切除。
  • 2. 适应症与优势

    介入治疗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

  • 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等,尤其对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 并发症处理:如梗阻性黄疸的支架置入、肿瘤破裂出血的急诊栓塞。
  • 多学科协同:联合放化疗、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可提升中晚期肿瘤的客观缓解率至40%-50%。
  • 3. 介入科的学科定位

    介入科已与外科、内科并列成为临床三大支柱学科,国内多家顶级医院(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均设立独立介入治疗科室,配备复合手术室及多模态影像设备,年手术量超0台次。其优势包括:

  • 微创性:创口仅1-2毫米,恢复快。
  • 精准性:影像引导下直达病灶,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 灵活性:可重复治疗,适应肿瘤动态变化。
  • 4. 限制与禁忌症

    并非所有肿瘤均适合介入治疗,例如:

  • 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缺乏局限性病灶的疾病。
  • 终末期患者:器官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无法耐受。
  • 肿瘤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手术之外的根治性或姑息性选择,其与肿瘤科的协作贯穿早期诊断到晚期姑息治疗全流程。具体方案需由多学科团队(MDT)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