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驳转基因风险说“人吃猪肉不会变猪”

生活知识 2025-04-19 18:41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转基因食品:迷雾中的真相

昨天下午,首届转基因嘉年华活动在后山艺术空间举行,多位知名人士就转基因食品的一些争议进行了回应。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挺转”人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回应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和困惑。

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对民族后代基因造成影响。“挺转”人士则认为,目前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实验均表明其安全性。陈君石院士表示,所有转基因的作物或动物,从实验室到消费者餐桌都需经过严格的研究和审批流程。他认为公众对转基因的误解主要源于对其了解不足。

罗云波教授针对“反转”人士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他提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使得某些话题更为敏感,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以科学为依据。罗教授表示,绝对安全的食品是没有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不比传统食品低。他还用臭豆腐、羊肉串等日常食品为例,说明按照严格的标准检测,许多普通食品可能都无法过关。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严格筛选,实际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道更安全的保障。

现场还有听众提问,为何转基因食品争议如此之大?“挺转”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不足。有观点认为外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挺转”专家对此表示否认,并指出美国人已经食用转基因食品多年。

关于转基因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的问题,陈君石院士表示,所有国家的对转基因食品研发都有严格的规定。他从官方得到的消息是,所有相关的流程和程序会更加透明,逐步公开。这有助于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

除了安全性问题,还有听众关心转基因食品的管理部门。陈君石院士表示,农业部负责所有转基因作物和动物的研究、开发、试验等,但卫生部门的科学家也会参与到安全性的评价中。国务院其他部门也有参与。

最近有一则关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试验的报道引起关注。有公众质疑这项试验是为了证明猪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从而证明人食用也是安全的。对此,农大教授回应称,该试验与证明食品安全无关。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公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和透明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希望通过这样的嘉年华活动,能增进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消除误解和恐慌,让科学真正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农大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向北青报记者澄清了一个误解。农大进行的猪喂养试验,并非为了验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该实验的目的是转基因技术在其他领域,如生物制药等的可能应用。一些人误以为通过让猪吃90天转基因大米来证明其安全性,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不应该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的观点。陈君石表示,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种应用,任何农业新品种的出现都伴随着基因的改变,包括我们熟知的杂交水稻。人们食用粮食时,基因和转基因在消化过程中并无区别,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体中。他比喻道,吃猪肉并不会让人变成猪。

面对关于转基因食品存在风险的观点,陈君石强调,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关键在于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他提到,目前对转基因的支持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舆论和社会不安定的风险。而真正的风险,是贻误了转基因发展的时机。

对于公众来说,转基因的争议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在转基因问题上,科普工作不足且被停止,导致公众对其了解不足。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但在转基因问题上,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出现了障碍。这使得一个原本应该是科学问题的话题,变成了公众舆论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科普工作,增加对科学家的信任,并理性地看待风险。正如陈君石所说,我们不能因为风险而停止进步,而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更多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深入和精彩观点,请浏览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讨论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转基因食品这一现代科技带来的挑战。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