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并非睡不好 有利于加强记忆

生活知识 2025-04-19 18:29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你是否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夜晚的睡眠质量不佳,梦中纷繁,醒来时头晕脑胀?其实,梦境是睡眠中的常态,而非病态。专家们告诉我们,做梦是释放精神压力、整理记忆的重要环节。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我们不必过分担忧。

梦,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现象,伴随着我们每一个夜晚。它并非睡眠不深的标志,而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反应。临床心理门诊的周伯荣教授指出,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境,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实际上是我们睡眠中的两种状态交替产生的,一种为慢波睡眠,另一种为快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我们的身体进入休息状态,有利于恢复体力和生长。而快波睡眠则常常伴随着梦境,这是我们的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的神经突触联系建立的时候,对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学习记忆活动的促进以及精力的恢复都大有裨益。

梦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它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记忆。做梦时,脑部产生的化学反应极为活跃,血液带来的氧气和养料为脑部功能恢复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科学研究表明,有梦的快动眼睡眠对记忆有益,能阻止大脑对新知识的遗忘。

梦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回忆,锻炼脑的功能。甜美的梦境常常让人心情愉快,思维活动增强,对身心健康都有益处。研究发现,适当的做梦甚至可以延年益寿。

除此之外,梦还能传递疾病的早期信号。某些疾病在发作前,可能会以做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噩梦。虽然噩梦会干扰睡眠,影响大脑功能,但它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兆。反复出现的噩梦可能揭示出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轻重程度。

有梦睡眠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梦,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睡眠的附属品。了解梦的原理和好处,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更明智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当我们再次因为梦境而醒来时,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因为它可能是我们大脑在整理一天的经历,或是传递某些深层的信号。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有一部分的宝贵时光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他们在每天的长时间睡眠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梦中度过。这些梦的内容充满了神秘感,至今仍然让人捉摸不透。但科学家们推测,当观察到婴儿在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时,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将醒时的各种感觉刺激储存在记忆中。老年人的有梦睡眠却大大减少,每晚只有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会做梦。如果我们计算一下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在人的一生中的变化,我们会发现无梦睡眠的时间相对保持稳定,而有梦睡眠的时间则波动较大。如果能设法增加有梦睡眠的时间,或许就能延长寿命。

梦,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寄托。研究认为,“睡眠的作用在于做梦”,并且强调了有梦睡眠的重要性。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曾经有人进行过剥夺有梦睡眠的实验。他们将受试者在有梦睡眠阶段唤醒,然后再让他们入睡,进而再次进入有梦阶段后再次唤醒,这样剥夺了他们的有梦睡眠。长此以往,这种缺乏有梦睡眠的状况会导致精神失常甚至神经错乱。有梦睡眠有助于稳定人们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有梦,梦是睡眠的组成部分。“无梦才是不正常”。专家解释,在浅睡期和快速眼动期都会做梦。有的人认为自己睡得很好,没有做梦,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不记得而已。在梦中的快速眼动期,通过做梦,人体可以整理记忆、释放压力、精神得到康复。非快速眼动期时,体内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细胞新陈代谢加快,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我们应该接纳并包容自己的梦境,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当梦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功能时,比如整晚噩梦连连、清晰描述噩梦场景、自身感到困扰、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和工作等状况持续一个月以上时,可能属于非器质性睡眠障碍中的梦魇症,这时才需要医学的介入和干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关注自己的梦境并理解它背后的意义。它或许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也可能是我们潜意识中对未来的某种预示。我们应该重视梦境带给我们的信息并学会倾听它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上一篇:我国医保将扩大权限范围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