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商贩售假被纽约警方“钓鱼执法”
纽约警方的突然行动,掀起了一场打击仿冒品的热潮。在爱烈治街附近的多家商铺,几名华裔商贩因售卖仿冒品被警方拘捕。这一事件引发了纽约华人社区和外界的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午后的阳光洒在爱烈治街上,突然间几名身着便装的警察走进一家杂货店。在店内仔细巡查后,他们发现了疑似仿冒的名牌产品。店主陈先生被当场戴上带走,整个过程中他试图为自己辩解,但因英语不流利而多次被打断。周围商家透露,警方前一天也在附近进行了检查,可见打击仿冒品的行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陈先生表示自己对哪些商品可能涉及仿冒并不清楚,他强调自己每次都会留下进货单和报备证明。但即便如此,他仍然被警方带走。
在这次行动中,许多商家表示他们很难得知自己贩售的货品是否涉及注册商标问题。一些商家反映,他们的进货渠道多样,信息不完全,导致他们无法确定商品是否合法。例如,一些曾经可以自由贩售的商标在后来成为了注册商标,导致许多商家因贩卖印有这些商标的商品而被罚款或拘捕。这也引发了商家们的担忧和抗议。
纽约华人侨领朱立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售卖仿冒品在华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大部分为华人商贩。他指出,许多游客和美国当地人都喜欢到这里购买仿冒品,这也使得华埠的一些区域成为了旅游观光点。这也引发了打击仿冒品的严格执法。朱立创表示,华埠中的仿冒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名牌包和手表,而纽约警察的打假行动也时常上演。
对于警方的执法行为,商家们也有应对之策。如果他们对警方的执法存在质疑,可以要求警察出示身份证明,并记下警号、姓名。如果商家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还可以到警局投诉或拨打投诉电话。
纽约知名华人律师黄晓夫表示,纽约警方一般会通过“”行为和带专家到现场的方式来确认商贩的违法行为。所谓“”,指的是警察会乔装成想要购买仿冒品的消费者,通过偷偷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商贩的销售行为。这一做法也引发了商家们的担忧,他们担心过多的关注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打击仿冒品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如何在打击仿冒品的同时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也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仿冒品问题的关注,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十五日那天,一场突袭扫荡假货的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行动由五分局局长杜宁亲自指挥,警方迅速行动,将位于坚尼路270号的商铺进行了封锁。仅仅数小时之后,警方成功逮捕了涉嫌进货和出售假货的三名华人疑犯。
这家被查封的商铺,从外表看就像是一个典型的华埠礼品店。走进店内,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如围巾、丝巾和纪念T恤等。警方在店面后方的储物室中搜出了大量的名牌包。
坚尼路上的一位卖廉价墨镜的商家杰基透露,华埠一直是重点检查的对象。便衣警察时常来此检查商品真伪,甚至有人登上坚尼路的大楼楼顶,用望远镜监视大街上是否有兜售假货的行为。
曾经有一位华埠小印刷店的老板罗先生,因出售带有“ILoveNY”字样的T恤而被警方逮捕,并被指控侵犯商标权。联成公所顾问赵文笙表示,“ILoveNY”不仅是纽约推广旅游的标语,也是受到保护的商标,为州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商家们需要获得专门的许可才能出售带有这一商标的商品。
一位在华埠销售“ILoveNY”产品多年的商家蓝太太表示,之前从未因销售此产品而被查。直到2010年11月,警方在华埠进行大规模突检,才开始了对这一行为的严格检查。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避免商家因无知而触犯法律。
知名华人律师黄晓夫分析认为,销售仿冒品为何屡禁不止的原因可能是暴利驱使。虚荣心作祟的人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仿冒产品。如果商贩被纽约警察逮捕而非联邦警察,那么受到的惩罚可能并不严重。这也使得一些商贩选择冒险销售仿冒品。由于警力的限制,警察无法时刻盯住商贩也是原因之一。真正的打假行动应该深入到源头。但据华人商贩杰基所言:“我认为唐人街生意不好做了,很多华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卖假包谋生。”对于这种现象的改变需要从改善华人的经济状况入手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持华人社区改变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人愿意去做违法的事情。
(以上信息综合自中国青年网以及其他新闻报道更多资讯请关注各类官方新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