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病人赴港买药一年省12万
在内地与香港之间,药品价格的差异现象引人注目。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在香港的普通药房售价仅为18元一盒,而在深圳的公立医院却高达24500元,两者相差近万元。这一现象令许多深圳的癌症患者选择前往香港购买药物,成为一种常见选择。尽管这样,专业人士也提醒患者注意提防购买到假药的风险。
郑小姐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她在手术切除肿瘤后,仍需接受化疗并长期服用赫赛汀来控制病情。为了节省费用,她选择前往香港购买药物。她表示,每月需要一盒赫赛汀,一年下来可以节省约12万元的费用。尽管需要奔波,但她认为所节省的费用非常可观。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癌症患者的自费进口药物都在香港购买,甚至有些病友自发组成联盟,集体前往香港带药。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分析指出,香港的药价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其销售链简洁高效,没有中间环节剥削,管理的医院采购药品不能有佣金,且用药费用由负担。而内地的药店和医院普遍存在药品加价以及给医生的佣金,这些最终都会转嫁到药品的售价上。赫赛汀的生产企业负责人也指出,香港的免税政策是药价差距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一些进口药品在内地和香港的价格差异也与经济水平、用药习惯、公众认知度以及医生用药习惯等因素有关。北京大学医学部药事管理教研室的史录文教授认为,内地的药品价格机制中的15%加成也是导致药品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这种现象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在香港购买药物虽然可以节省费用,但也需要面对假货的风险。而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实际负担能力,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策略。也应该在药品价格调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药品价格的公平合理。
药品价格的差异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关注药品的价格和质量,同时也要关注的政策调整。对于医药企业和来说,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策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