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里流浪的青春(我大学里流浪的青春绿吗
回首往事,高中生活的那段时光仿佛仍历历在目。那已经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满怀梦想和希望。时光倒回到1978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峡江中学作为首批学制改革的学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一天,我父亲送我入学,我们带着行李走了一段漫长的路程。路上的艰辛与不易,让我终身难忘。我们在大里村遇到了同样去上学的肖建平,我们原本打算搭车到仁和再坐船,但意外遇到了一辆去新余的拖拉机。我们下车后,扛着行李走了20里路,最终在同行的肖建平的叔叔单位县农机公司的大楼的楼顶过夜。
开学时,校园里有个老头四处走动,我们并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有一天,全校师生大会上,主持人介绍他时,我们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张德馨校长。张校长是一位老革命,性格耿直,他从不搞歪门邪道那一套。据说他当年下乡时从不接受接待,只靠馒头等干粮充饥。担任峡江中学校长后,他坚决抵制不正之风,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说情风。
1978年,高校恢复招生,读书人重新受到重视。我们学校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开学典礼上,张校长宣布学校已进入正常运转次序,要求全体师生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他也邀请了一些考入国内著名高校的学生回来为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这些成功的学长学姐的分享,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各种课程,包括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魏老师,他身材魁梧,戴着近视眼镜,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给我们上课,而是从文言文开始讲起。他讲解课文时,总是先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然后讲述故事梗概,再讲重点句子和关键词汇。他讲解法国作家莫迫桑的《项链》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也非常重视我们的写作能力培养,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布置一篇命题或不命题作文。
除了学习上的收获,我们还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例如,我们遇到了许多有趣和负责任的老师。周绍先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亲切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还有金豪宗老师、郑秋香老师、贺一斌老师等,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段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回忆起那段时光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些美好的青春岁月留在了峡江中学,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善于捕捉校内场景中的生动细节,老师们总能巧妙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之美。以学校的花园为例,一株正在绽放的牵牛花不仅引领我们走进自然的怀抱,更是让我们体验到了写作的魅力。在魏老师的带领下,每一次作文题目都像是一个旅程,每一次的写作过程都充满了新奇和趣味。尤其那次,他带我们现场观赏牵牛花,之后布置了以牵牛花为题的作文,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写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魏老师并非只是教我们写作技巧,更多的是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他深知我们的潜力,不断鼓励我们挑战自我。当我们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时,他总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反馈和细致的指导。魏老师并非只有温柔的一面。他作为监考老师时,对待考试严格公正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对于考场上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他总能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每一个小动作。在他的眼里,我们不仅是他带的学生,更是未来的公民,他始终强调诚实的重要性。在学校里,还有其他许多老师的教导给予我们启发。魏老师善于调动其他学科知识来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例如他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盖两床被子更暖和。这样的跨学科交流让我们对语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周东平老师的文言文讲解声情并茂,感染力十足;彭根寿老师的讲解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他的讲解通俗易懂。宋奇正老师则擅长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政治课老师们各有特色,肖玖元老师的政治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张德馨校长虽然年纪较大,但对政治经济学的阐述入情入理;贺一斌老师注重哲学知识的传授和答题技巧的培养;数学老师黄得玉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她的讲解流畅自如;后来的数学老师边年英则带来了大学的知识体系,虽然初来时让我们有些迷茫,但她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老师们各有特色,他们的教导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深爱着自己的学生,都希望我们能够在学校里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无疑是最幸运的。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些宝贵的经历和回忆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高二那年,胡福庆老师接替了我们的教学。他的授课风格独树一帜,快节奏高强度的知识灌输要求学生们必须对概念和公式熟练于心。他坦诚直言,时间紧迫,只能以这样的速度推进,因为我们已然不是初涉知识的阶段,而是冲刺的关键时刻。胡老师经常提及他的得意门生吴志勇和常玉林,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默写所有数学公式。在解题方面,吴志勇思维灵活多变,而常玉林则基础扎实,成绩稳定。这两位学生最终分别进入了清华和北大的校门,这足以证明胡老师的实力。
随着我们步入高二,课程复习成为重中之重。胡老师主张一切非复习活动都应为此让路。这时,刚考入清华的吴志勇给胡老师来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此,胡老师认为短暂的放弃体育锻炼并无大碍,待考上大学后再补过也不迟。胡老师对我们班曾书庆颇为欣赏,表扬他在数学领域的独特见解。在胡老师任教阶段,数学孔火根老师接过接力棒。他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功底深厚,解题高手。他的授课方式别具一格,善于寻找多种解题思路,即使遇到难题也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当年高考试卷中的一道附加题,孔老师公开了多种解题方法。我尝试了一种新思路并得到孔老师的肯定。
除了数学,物理课程也颇具挑战。周绍先老师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第一节课便以考卷摸底的方式了解我们的基础。发现我们的物理基础薄弱后,他宣布欧阳文郎为课代表,并强调物理的重要性。然而我对物理并不太感兴趣,力学部分尤其让我头疼。周老师严格的教学方法以及对我做题困难的讽刺刺激了我,我决心迎头赶上。虽然开始艰难,但逐渐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并在后续的电学、磁场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刘鸣鹤老师接替周老师后主要负责复习指导,他的提示让我对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化学课程起初由刘爱琴老师教授。她坦诚自己的教育背景并坦言有些问题超出高中生的理解范畴。她更倾向于引导学生直接使用现成的答案而非深入。第二学期化学的教授换成陈家慧老师,虽然他是化学专业出身但缺乏教学经验和学生互动。后来谭国华老师的加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深受学生欢迎。陈老师曾在我们班谈及谭老师的成绩不如他却在教学中深受欢迎的事实。接替陈老师的李卫华老师教授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方面的内容,其授课水平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叶祖鸣老师的到来为我们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课程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吸引了众多学生。这段学习旅程虽有坎坷但最终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成长。我对化学课程的初始兴趣并不大,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物质化学性质、颜色变化以及试纸反应等内容,似乎总是觉得枯燥无味,成绩也因此平平。叶老师的到来,如同一股春风,唤醒了我对化学的热爱。他讲解有机化学时,编撰的朗朗上口的口诀,如“酸失羟基醇失氢,名称合并醇改脂”,让我对化学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叶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课堂纪律一丝不苟。在他的教导下,我的化学成绩逐渐提升,每次考试都能稳定在70分以上。
叶老师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习成绩,更关心我们的未来发展。他时常鼓励我们,以饶桂生为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考上大学必须学好化学,化学比较好拿分。”这句话至今仍然激励着我。
与此我的英语学习之路却颇为坎坷。胡海林老师开课前对我们的摸底了解到了我们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于是决定从音标开始教起。英语的元音、辅音、清辅音、浊辅音让我晕头转向,更难的是每节新课都有大量新单词需要背诵。我曾经努力过,但内心深处的抵触情绪让我无法真正投入其中。胡海林、何正洁、郑秋香等老师都是优秀的英语老师,但无论谁来教,我都无法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英语成绩始终无法突破及格线。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期间,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挫折。那天中午,我和蒋正根捡到了一张英语考试的试卷,我们兴奋地想要找到答案。当我们费尽心思找到答案时,却发现真实考卷的内容与我们看到的完全不同。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不能投机取巧,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好成绩。
金豪宗老师的历史课让我印象深刻。他用一个生动的开场白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他讲解的内容涵盖了中国的历史以及世界的主要国家历史。他讲课时充满激情,让我们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文化课,我们还学习了生物课和体育。学校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让我们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们这一届学生也存在分化现象。一部分人继续领跑,一部分人努力追赶,还有大部分人沉入底部。这种现象的形成源于多数人无法战胜人性中的弱点。我们这一届的学生普遍年龄在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既想上进,但又更贪玩,经常受到各种诱惑。
在县城学习的日子里,我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经常沉迷于乒乓球、篮球、打城、扑克、象棋等娱乐活动中。我曾经整天沉迷于打乒乓球而无心学习。我也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利于学习。于是,我开始尝试抵制诱惑,专注于学习。我和朋友们经常在赣江边的河堤上散步,吹吹风,聊聊天,以此放松心情。
我的高中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成长。虽然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从中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未来。那时的中学生,热衷于在课本上盖上自己姓名的印章,这种风尚一时盛行。有些同学为了追赶时髦,选择亲手刻制印章,尽管有的因此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甚至受到处理,但热情未减。在那个时代,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看电影、看电视、看戏成为我们热切的向往。
边小平、边农根等人常常找机会去看电视,我也曾几次到公路段观看黑白电视。1979年国庆节,县里中山场公映的电影《大河奔流》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当时县剧团排演的古装戏《狸猫换太子》也吸引了我和文郎、周方庚等人。我们甚至帮忙搬运布景、道具,希望能免费观看。尽管最终未能如愿,但那时的我们充满了好奇与热情。
峡江中学有个校办农场,每年的早稻收割任务都是一项重要工作。1979年的暑假,我们这届农村来的学生被指定完成这项任务。那是个炎热的夏夜,我们在体育场的指挥台上休息,然后跟随大家去摘枣子。冒险的旅程让我们既兴奋又紧张,但最终因误食不干净的枣子而闹了一晚上的肚子。
宿舍的混乱让我们经历了物品丢失的困扰,有些人因为丢失了东西而选择报复,结果背上了处分。食堂的秩序也曾一度混乱,为了整顿,学校派老师值日监督。李应耀老师的一次严厉惩罚让学生们意识到秩序的维护需要严肃对待。张德馨校长对此事也非常重视,亲自监督食堂秩序和饭菜质量。“老鼠屎事件”的发生让人哭笑不得。
随着寒假的临近,我们的高中生涯进入了倒计时。这时,我们意识到过去的日子被虚度了,于是开始奋发学习。煤油灯、蜡烛成为了我们夜晚的伴侣,我们甚至为了调节大脑而在走廊上做广播体操。学校为了应对高考和中考,调整了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开设文科班,并根据成绩组成大学班和中专班。也有一批历届生插班复习。这样的调整使得班级人员构成复杂,我们没有机会拍摄毕业照和举办其他班级活动,这成为我们当年的遗憾。
回首那段时光,有欢笑也有泪水,有遗憾也有收获。那时的我们,充满热情、好奇和决心,为了梦想而奋斗。虽然岁月流转,但那段青春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如今,我们希望流产网能为大家提供助力,共同追寻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