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院中院”乱象 门诊“承包”网上叫卖
门诊“承包”现象引发关注:网上公然叫卖背后的“院中院”现象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门诊“承包”在网上公然叫卖,形成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国家明令禁止的门诊“承包”,正以一种“院中院”的形式坑害着越来越多的病患。
在这个现象中,即使你没有医生资质,也可以在网上租借执业医师证来行医;没有诊所也没关系,只要向合法医疗机构“承包”一个科室就可以开诊。这种公然叫卖的行为,无疑是对医疗行业的极大冲击。
在天河等大型综合门诊的转让或承包案例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记者根据网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对方声称可以承包门诊,每月费用高达数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医师执业许可证、护士证等也可以在网上出租,每月租金数百至数千元不等。这些出租者彼此签订责任认定合同,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合同能否真正起到约束作用,令人怀疑。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现实情况是,许多医疗机构为了利润,不顾法规规定,非法承包科室。有的医疗机构甚至公开承认对外出租科室和承包科室的业务,这种没有资质的门诊承包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
位于广州白云区的济民医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医院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注册的科目包括儿科、妇科等,但对外的只有男科和妇科。当记者提出没有执业医师证是否可以租借他人证照在此行医时,负责人竟然表示可以处理,只需在登记注册时让医师证本人到场露面即可。这种公然违反法规的行为令人震惊。
这种“院中院”现象不仅违反了医疗行业的规定,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权益。由于许多患者对这种现象缺乏了解,容易被误导,导致接受不正规的医疗服务,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调查,严厉打击非法承包、出租科室的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被不法分子欺骗。靠近繁华的天河城商圈和广州火车东站,威利斯门诊部矗立其中,作为一所科室齐全的医疗机构,它不仅是周边居民健康的守护者,更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医疗港湾。今天,我们有幸跟随陈健经理的脚步,一探其内部奥秘。走进一个面积仅约10平方米的中医科诊室,这个看似微小的空间却承载着巨大的价值,每月的租金费用高达2万元。
陈健经理向我们透露了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无需担心你是否拥有执业医师资格,我们的资源丰富,可以为你引进专业的医生,你只需要负责支付医生的工资即可。”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科室承包模式意味着经营者需要自负盈亏。“你的收入将完全取决于你的经营能力。”这样的模式无疑给那些怀揣医疗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这种打着合法医疗机构旗号、引进无资质人员参与行医的“院中院”现象,是否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呢?陈健经理似乎对此并不担心:“我们不怕检查,只要双方不透露承包事实,卫生部门很难查证。”他透露,卫生部门的检查通常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形式简单,主要是与负责人交谈、查阅账目,后就结束了。
这种承包合作背后的潜规则似乎已经被行业内部普遍接受。就如一位医院负责人所言:“卫生部门来检查时,我们只需声称与医生是雇佣关系,不提及承包事宜即可。”陈健经理也表示,目前这一行业普遍存在这种承包现象,甚至一些三甲医院也在暗中采取类似做法。“这是行业内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不会互相举报。”
在医疗行业的大背景下,威利斯门诊部的这种合作模式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如何确保医疗行业的规范运营,保障患者的权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课题。而我们希望,每一个涉足这一领域的个体都能坚守道德底线,遵循法规,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