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长寿乡游客人满为患 河水受污染不能直饮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长寿之乡,其长寿老人比例之高令人瞩目。全县27万人中,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竟有82人。随着名声远扬,大量病人和游客涌入,这个原本宁静的乡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游客如潮,养生者纷至沓来,寻找传说中的“长寿密码”。大量人口的涌入,让巴马的承载力面临考验。建设混乱、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
在这里,百岁老人黄妈身体健康,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探访。除了游客,还有许多养生者也选择在这里长住一段时间。他们惊叹于巴马的神奇,一些人甚至宣称在这里不用吃药就能治愈疾病。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巴马待上一段时间病情明显好转。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巴马,一些传闻和谣言也四处流传。有些商贩开始打出治病养生的招牌,售卖各种标签化的酒水、食品、瑶药等。其中真假难辨,让人难以分辨。这也让一些当地居民担忧,原本淳朴的民风会因此变质。
癌症病人朱盘生表示,寿乡已经变味了,村民们的心态也变得复杂起来。他认为长寿需要空气好、生活简单,没有复杂的思想和那么多欲望。他对商贩的商业化行为表示担忧,担心这会破坏巴马的淳朴民风。
尽管存在一些传闻和争议,但有一点是大家普遍认可的,那就是巴马的自然环境确实优越。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亲身体验到巴马的神奇之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开始显现。那么,长寿之乡巴马如何让自己更长寿呢?
据巴马县旅游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业的繁荣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坡月村村支书黄大尚表示,外地游客的到来让坡月村的收入大幅增加。现在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提高到每年5000到6000元左右。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巴马应该如何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应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巴马的可持续发展中来。
总之长寿之乡巴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需要、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巴马的长寿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随着人口的增多和高楼的林立,盘阳河巴马人民的母亲河,其水质却日益下降,不复往日的清澈。昔日的河水可以直接饮用,如今却让人心生忌惮。村民们诉苦道,虽然肉眼看着河水清澈,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细密的油膜。他们回忆道,未开发前的盘阳河,水质纯净,人们口渴时直接饮水解渴。如今,随着房屋的增多和人口的涌入,各种污染物也随之排入河中。
黄大尚坦言,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配套设施的滞后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也成为了一大挑战。巴马的快速发展出乎了住建局、环保局和旅游局等部门的预料。巴马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正宽坦言,旅游业为巴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们未曾预料到巴马发展得如此之快,高楼大厦的迅速崛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游客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样不可小觑。”
回溯至2006年,巴马开始开发旅游业的那一刻,七年时光流转,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才开始建设。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表示,由于规划的不及时和不合理,导致一些问题在显现后才得到治理,“我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跟不上游客的增长。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受市场利益驱动,周边群众和来巴马的投资商盲目建房。问题出现后,我们才开始治理和整改。”
如今,巴马正面临着发展与环境的双重挑战。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摆在当地面前的一大难题。希望巴马的决策者能够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和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