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航被指控性骚扰背后有何故事
史航性骚扰指控事件回顾
自2023年4月起,史航性骚扰事件逐渐浮出水面,多名女性通过社交媒体及媒体报道纷纷控诉其长期存在的疑似性骚扰行为。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舆论的持续关注,以下是关于该事件的核心脉络梳理。
一、指控内容与曝光过程
1. 首例指控揭事件序幕
回溯至2019年8月,一位名叫小黄(化名)的女性在豆瓣匿名,声称史航在邀请她至家中时突然对其头发进行不当的闻嗅和舔吻。这一指控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开端。
2. 多人联合发声,指控多样化
随着事件的发酵,截至2023年5月,共有26名女性通过实名或匿名的方式站出来指控史航。这些指控的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骚扰方式各异,包括肢体接触、语言骚扰以及利用行业地位进行的权力施压。
在肢体接触方面,史航的行为包括闻头发、舔耳朵、抓臀部等;在语言骚扰上,他发送露骨信息或进行当面性暗示;而在权力施压方面,他则利用自己的行业地位在职场或合作场合实施骚扰。
3. 关键证据争议不断
部分指控者公开了与史航的聊天记录,其中史航曾发送过暧昧信息。这些证据也引发了争议,被质疑者认为这只是“成年人之间的聊骚”。而史航则辩称部分指控者为“前任”,并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情调”。
二、史航的回应与法律纠纷
1. 初期否认引发舆论反弹
面对指控,史航初期回应称“不属实”,并坚称双方为“交往关系”。这一说法被舆论批评为混淆了“性骚扰”与“风流”的边界,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
2. 司法诉讼进展及结果
2023年6月,史航起诉了部分指控者。2024年1月的法院判决显示,部分指控者因证据不足而公开道歉。在其余的指控中,有7人无法提供直接证据,部分描述源于“道听途说”。
三、社会影响与行业反应
1. 合作方纷纷切割
事件曝光后,史航的合作方如磨铁图书、鼓楼西剧场等机构纷纷终止合作,其参与的综艺及公开活动也被取消。
2. 行业潜规则讨论激烈
该事件揭露了文艺圈内的潜规则,部分受害者表示在初入职场或寻求合作时遭遇胁迫。围绕“性骚扰认定标准”、“权力不对等关系下的自愿性”等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舆论也开始质疑“未报警即无实证”的逻辑,并强调应关注受害者的取证困难及心理压力。
四、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反思
截至2024年11月,史航仍面临部分未撤诉指控的法律审理,其公众形象严重受损,职业活动近乎停滞。该事件成为国内MeToo运动中的典型案例,推动了社会对职场性骚扰防治机制及证据认定的反思。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保护个人权益、如何防范职场性骚扰等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