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被指为节约成本降低质量
雅培奶粉的质量风波:一场关于市场标准与检测数据的争议
随着微微健康网的报道,雅培奶粉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雅培公关部相关人员通报了将产品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消息,但截至发稿时,检测结果尚未公布。
这场风波起源于一家名为CER的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该报告称雅培婴儿配方奶粉在德国的检测中“表现非常差”,六个样品无一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随后,雅培公司对此予以反驳,并将事件定位为“阴谋”。
中国经营报的记者了解到,这场“质量门”事件的争论焦点并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好坏,而是涉及销售市场和市场标准。雅培奶粉在不同市场所采取的质量标准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各类商品中普遍存在。食品质量的差异常常触动人们的神经,也给企业带来各种困扰。
针对CER的报告,雅培公司回应称,被检测的产品并非为中国内地市场生产,由于中国内地市场标准的独特性,产品标准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这份报告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不够专业,甚至存在“阴谋论”。
在这场争议中,CER报告指出雅培产品的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41%:59%,不符合中国国标规定的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大于等于60%。对此,雅培公司表示是由于产地标准不同,检测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乳业专家王丁棉则表示,如果CRE提供的数据准确,那么雅培产品确实存在问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陈裕明也在其认证微博上对此事发表了个人声明,表示该报告涉及他本人的有关言论是未经同意引用的学术观点,并指责CER报告手段卑劣。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则表示,他们按照相关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进口乳制品进行检验检疫工作。目前,未发现进口雅培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不符合我国法规标准要求。据了解,雅培金装系列产品产地有新加坡、新西兰、丹麦和西班牙等多个产地,全部产品均获得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卫生证书。
雅培公司为了确保产品符合监管标准,已经按照公开且获得认证的检测方法确定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含量,并将产品送交获得国际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验。这场风波何时才能平息,还有待第三方检测结果的公布和双方的进一步回应。双重标准下的雅培奶粉
雅培奶粉,尽管目前尚未有进一步证据证明其“有问题”,却仍面临着一个令人尴尬的难题如何在不同市场应对不同的标准。
在乳制品行业,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乳制品企业往往针对不同市场采用不同质量标准。而这些质量标准的制定,往往依照当地市场的接受程度。
雅培奶粉事件,其实质便是一场关于“双重标准”的。我们的国家标准相较于国际标准会略低一些。当某些标准稍微提高,成本可能就会有显著上升,甚至翻倍。跨国公司在面对这种局面时,往往会选择依照国内的标准生产。
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双重标准在乳制品行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例如,日本明治奶粉便曾因其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双重标准而受到质疑。明治广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他们为日本本土销售的是日本原装的奶粉,而供应中国市场的则是珍爱系列。日本原装的奶粉并不面向中国市场,仅供日本本国消费。但现在,中国消费者仍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到日本原装的产品。
这一现象无疑引发了人们对乳制品行业质量标准的思考。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标准,雅培奶粉以及其他乳制品企业该如何抉择?是坚守某一标准,还是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严峻考验。在这个问题上,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健康应始终是企业不可忽视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