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进社区困难重重

健康快乐 2025-04-16 16:4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随着严寒季节的到来,一些慢性病如腰腿痛、肺心病和哮喘等迎来了发病高峰。在这个时期,社区医院的中医中药疗法受到了“老病号”们的热烈欢迎。

“中医热”就像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们的身心。在南京玄武区同仁街社区卫生中心,记者遇到了正在药浴治疗的陈女士。她告诉记者,除了周日休息,每天都会来这里泡药浴。与陈女士一起药浴的还有来自各地的二十多人,大家都在中草药的大木桶里浸泡,楼内弥漫着浓浓的中草药味道。

陈女士患类风湿多年,经过西医治疗没有效果,后来听说这里的中医疗法效果显著,便前来尝试。她表示,这里的条件、医生手艺都不错,价格也适中。现在她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手指关节不痛了,腿也能伸直了。

负责药浴的中医师王应山告诉记者,来药浴治疗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如今每天有四五十位患者前来治疗,病房内经常人满为患。据卫生部门统计,国人医疗费用的很大一部分是被慢性疾病所消耗掉的,而中医在调理和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社区中医人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虽然患者众多,但懂药浴的医生却十分短缺。玄武区是南京市中医进社区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中医人才明显不足。局长蒋健表示,全区只有90多名中医师,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30-50岁年龄段人才严重缺乏。

收入低、地位低、学历教育时间长,导致不少人不愿意当社区中医师。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惠黎院长表示,医院中医科只有两位中医师,收入难以维持科室正常运转,必须依靠院内补贴。培养一名能独立开方子的中医师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远长于西医师的培养周期。

即使学了中医全科,不愿毕业后进社区当医生的人也不少,这使本来就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顾一煌教授认为,要鼓励中医中药人才进社区,政策制度必须跟上。应该提高社区医生的收入待遇,给他们进修、深造的机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周柏林副处长认为,推广中医中药进社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配套支持。目前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正在加紧研究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未来患慢性腰腿痛、“富贵病”的人会越来越多而社区中医师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中药的独特疗效。关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专家们给出了深刻的见解。尽管当前中医人才相对匮乏,但中医师的培养却是一个不能急于求成的漫长过程。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瑰宝,其精髓深邃且博大精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时间的学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为了迅速填补人才空缺,而采取速成培养的方式,虽然可能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中医师”,但他们若是缺乏真正的中医知识和实践经验,那么这些所谓的“中医师”很可能成为“半吊子”。

这些“半吊子”中医师,不仅无法真正治愈病患,甚至可能误治,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表现将直接影响百姓对中医中药的信任度。一旦百姓对中医产生怀疑,将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声誉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可能影响中医的发展前景。

中医的智慧,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一种涵盖人文、哲学、自然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真正的中医师,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真正的投入和付出。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急需,而毁掉中医的长远发展。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中医师,才能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持有一种长远和战略性的眼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发展好我国的传统中医药,让其在世界医学之林中大放异彩。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