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有哪些成就?他以术著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申不害。这位来自京邑(现今的荥阳东南京襄城)的杰出思想家和政治家,以其独特的“黄老之术”和对法治、术治的深入研究,成为了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创始人物之一。
申不害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灭掉郑国后,他被重用为丞相,在韩国主持了广泛而深远的改革。他担任丞相的十五年间,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才能,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和术治,大大加强了韩国的君主专制,稳定了国内政局,限制了贵族特权,使得百姓生活逐渐富裕。这一时期,韩国强盛无比,无人能侵。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深受老子影响,他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原则,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主张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无为”为准则。这种哲学思想被申不害巧妙地运用于“权术”之中。
为了完善这种哲学思想,申不害进一步发挥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他强调,君主的决策需要独揽一切、决断一切。这种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而来,也是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在申不害的思想体系中,“法”与“术”是相辅相成的。他主“术”,但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他强调君主的权势,认为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为了说明“法”,他提出了“正名责实”的理论。
所谓“正名”,主要是政治概念,是为人君制定的工具。申不害要求君主发号施令要慎之又慎,但实际效果却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专制。虽然申不害找不到如何同时提高君主权威并制约君主的方法,但他的思想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申不害的“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他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他也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尊君卑臣”。为了防止臣下篡权夺位,国君需要对群臣进行监督、考查、防范。
申不害的思想和贡献是丰富的、深远的。他的学术思想、主要成就以及法家术治等方面的论述,为我们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谈及古代的治国理念,我们不得不提及“阳术”与“阴术”两者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尽管“阳术”占据了主导,但若缺乏“阴术”的辅佐,君主之位也难保稳固。因为,君主的地位,如同天下之大利,人人瞩目,人人欲得。那句古语“天子轮流做,今日到我家”,便是对人性贪婪的真实写照。君主要集权,但权力的诱惑同样会让一些臣子心生贪念,企图揽权、篡权。
在历史的长河中,新兴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如何防止权臣的专权、揽权,甚至篡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君主们具备高超的智慧和手腕,善于洞察秋毫,及时发现臣下的过失和阴谋。为此,他们必须设立耳目,及时了解臣下的动态,甚至发展出特务活动,以确保权力的稳固。
申不害,这位古代的智者,虽然主张君主的“无为”,但他深知大臣的作为至关重要。他明确提出,任命官吏必须名副其实。也就是说,要根据官吏的职务要求,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然后才能赋予其官职。血统、出身或是与君主的亲近关系,都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官职的标准。
经济、司法、军事、行政等各个领域的管理,都需要各自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申不害强调,管经济的必须懂得经济之道,管司法的必须精通法律之要,管军事的必须善于领兵作战,而管行政的则必须懂得用人之道。任何领域的滥竽充数,都是对职责的亵渎。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也是对后世治国理念的深远影响。
“阳术”与“阴术”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君主们需运用这两者,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而申不害的名实相副之论,则为后世提供了选拔官吏的准则,对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