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有深意有新意更有诚意
中央、国务院于11月28日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备受瞩目的文件,从优化贸易结构、培育新业态、建设平台体系等十大方面,为我们国家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到2022年,根据《意见》的蓝图,我们的贸易结构将更加优化,贸易效益将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政策、统计、绩效评价体系。
专家们纷纷表示,《意见》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技术往来、管理经验的吸收以及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动力,更展现出中国坚持互利共赢、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开放姿态。
在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战略布局。这意味着我们将更好地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梅新育研究员指出,《意见》的发布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环境正在发生系统性变革的大背景下。稳外贸不仅对稳定我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维持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降低贸易冲突风险同样至关重要。
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付一夫高级研究员强调,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的关键阶段。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往来、管理经验吸收和居民生活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在培育新业态、增添新动能方面,《意见》提出了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以及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等要求。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的徐洪才副主任表示,近年来我国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而《意见》中提出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新动能、提升竞争能力等与我们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意见》不仅优化了我们的贸易结构,提升了效益,更是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创新之举。其中,全面发展和螺旋式上升发展的理念是《意见》的一大亮点。
可以说,《意见》的每一个部分都充满了深意和新意,是我国经济发展对标高质量要求的必然结果。在全球贸易持续疲软、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无疑是一次适逢其时的重大举措。谈及外贸新业态的扶持,付一夫的观点独具慧眼。他强调,要大力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流通升级战略以及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贸易效率,更是对新型贸易业态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模式的积极推动。
付一夫指出,我们应当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和要素,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这不仅能带动高铁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合作,促进相关装备制造等商品出口,更能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技术服务水平。这是一种开放之举,旨在搭建新平台、拓展新空间,为企业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意见》的发布,无疑为建设平台体系,发挥对贸易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综合性展会功能,都是为了提升我国贸易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付一夫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的大势,将创新产品如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作为货物贸易出口的重点内容。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交往与产业合作,巩固并强化贸易大国地位。
梅新育对《意见》有着深入的解读。他认为,《意见》在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方面,不仅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而且集中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国内市场优势提升国际市场地位的举措。从大的思路布局来看,《意见》体现了一个核心理念: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此基础上争取改善国际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还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付一夫和梅新育的观点都强调了在外贸新业态发展上,我们要有策略、有平台、有创新。我们要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同时也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提升自身实力。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开放理念,是一种立足于自身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