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转基因食用油或已成主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网报道,《》于9月16日公布了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名单,其中玉米、棉花、甜菜、大豆和油菜等都在批准进口的加工原料之列。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深入调查,进口作物中,转基因大豆无论是名声还是数量都独占鳌头。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2年,中国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大豆总量高达5838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制作饲料。
国产大豆的产量却远远无法与进口转基因大豆相提并论。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中国有20多个进口大豆的港区,大部分进口大豆直接进入榨油加工厂,但国产大豆的产量可能仅在85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豆油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大豆。
在转基因食品信息公开方面,目前存在明显的短板。尽管有律师联名要求国家食药监局和农业部公开相关信息,但市场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并不充分。记者在市场中发现,尽管转基因食用油价格较同类产品更为亲民,但大多数食用油桶上均明显标注“非转基因”,而对于转基因食用油的标识则相对模糊。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表达产物的食品必须明确标注。现实情况是,许多转基因食品的终端流向并不透明,部分进口大豆通过贸易商进入各地的小型榨油企业及油坊,或者被豆制品加工企业加工成各种豆制品。这无疑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也使得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挑战。
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商品都必须提供真实的信息情况给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不仅是经营者的义务,更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透明的信息公开,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转基因食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科技进步的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人们的健康和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中国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