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鉴赏「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模板及答题
诗歌,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题材丰富多样,诸如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等,每一种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山水田园诗,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诗人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境。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便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融情,情景交融。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二、怀古咏史诗,则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表达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这类诗歌往往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精选的意象,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类诗歌。
在山水田园诗中,诗人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例如王维的《田园乐》,诗中描绘了桃红柳绿、静谧的山村景色,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诗人也常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如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作者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
怀古咏史诗中,诗人常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生发点,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刘禹锡、杜牧等。他们的咏史诗名篇如《乌衣巷》、《石头城》、《泊秦淮》等,都是对古人故事的感怀,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思考和独特艺术造诣。
在鉴赏这两类诗歌时,我们可以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要关注诗人如何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怀古咏史诗则要关注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达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丰富多样,每一种题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应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诗人通过咏史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他们咏史怀古,大致有三种情况:
1. 对历史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的《题乌江亭》中,他对项羽的自刎感到惋惜,提出“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表现出对历史事件的冷静分析。而王安石的同一题材诗作中,则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2. 诗人将史实与现实融为一体,通过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如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3. 诗人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通过古代人物的事迹来讽刺现实社会。
(四)对于诗歌鉴赏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对一首唐诗的解读来深入理解。在这首《蜀先主庙》中,诗人刘禹锡通过对刘备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诗歌也揭示了人才得失对于大业成败的关键作用。在鉴赏咏物诗时,我们需要关注作者对所咏之物的特点把握和刻画,以及所寄托的感情和写作技巧。
(二)在咏物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子规鸟的特点,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反复渲染子规鸣啼的哀声,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仕途失意的愁绪。颔联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春草和杜鹃的对比,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四)思乡怀远(人)诗主要描述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类诗歌可以分为四类: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和闺中怀人。这些诗歌表达了游子的孤独和凄凉,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张继的《枫桥夜泊》等,都是表达羁旅愁思的典范之作。
(二)古诗中的思乡情感与寄托方式
在古诗中,思乡之情是常见的主题之一,其情感表现与寄托方式尤为丰富。常见的物象如月、雁、杜鹃、鹧鸪、柳、笛等,都成为诗人表达思乡之情的载体。黄昏、春秋、年关、佳节等时间元素,也常触发诗人的思乡愁绪。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一词,便深刻展现了这种思乡情感。词中的“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透露出词人的乡思之苦。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则体现了词人在无法返乡的无奈中,以新火新茶、诗酒自娱来寄托思乡之情。
(三)边塞诗的魅力与赏析
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卓越的艺术性。盛唐时期,边塞诗创作蔚为风气,涌现了诸多优秀的边塞诗派诗人,如高适、岑参等。他们的作品以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美学风格著称。
王昌龄的《塞下曲》便是一首经典的边塞诗。首联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渲染了边塞的冷落。颈联和尾联则运用对比手法,既赞扬了戍边战士的艰苦精神,又批判了只以骏马自夸的游侠儿。整首诗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边塞诗的魅力。
(四)送别诗的情怀与特点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弥漫着浓浓的感伤气息。在这些感伤之外,往往还寄寓着友情、激励劝勉或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展现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无论是抒写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同僚情,送别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古代文学中的璀璨明珠。如杜甫的《新婚别》、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等作品,都展现了送别诗中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永远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通过对古诗的鉴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也能从中汲取灵感,为现代生活注入更多的文化气息。在古代文学中,送别与重逢始终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唐诗中,这一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从王勃、王维、李白等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好友外出任职,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深深的情谊和殷殷的叮嘱。这些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意境高远,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送别诗的手法多样,情深意长。有的直抒胸臆,如高适的《别董大》,全是肺腑之言,慷慨悲歌,一吐为快。有的借景抒情,如李白的《送友人》,通过描绘青山白水等景色,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还有伤感旷放的诗风,如卢纶的《送李端》,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写尽了离愁别绪和身世之悲。
唐人的送别诗在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无论是直露还是蕴籍,借景还是托物,这些诗歌都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阅读温庭筠的《送人归东》,我们可以感受到其首联“起调最高”,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还有闺怨诗和宫怨诗,它们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些诗歌有的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和怨恨,如王昌龄的《闺怨》;有的则表现对游子的思念,如唐代金昌绪的《春怨》。这些诗歌都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叹不已。
唐诗中的送别与重逢、闺怨与宫怨诗,无论是情感真挚的送别还是意味深长的思念,都是古代文学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文化。阅读这些诗歌,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美妙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位女子被黄莺儿的歌声所打扰,原本正在午睡并做着与远征丈夫重逢的美梦,却被这不知趣的黄莺儿唤醒。她心生厌烦,想要赶走这只鸟儿。
这种情境实在令人哭笑不得,黄莺儿的欢快鸣唱与女子的孤寂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她不仅对这只黄莺儿感到不满,更对远方的丈夫产生了深深的思念。她在梦中与丈夫相聚,却被现实的残酷打断,心中的失望和焦虑可想而知。
古诗中常借物抒怀,表达深层的情感和哲理。比如,表现对丈夫的关切和牵挂,古代妻子面对丈夫的远征,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思念。如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以及元代姚遂的《寄征衣》等,都生动地描绘了少妇对丈夫的体贴和关心。
还有表现宫中女子的寂寞和冷清。这些宫女被深锁在皇宫之中,孤独一生。如唐代元稹的《行宫》,描绘了宫女的寂寞和无奈。
在鉴赏训练中,我们阅读了一首边塞诗《征人怨》柳中庸,诗中涉及了征人的戍边生活以及他们的怨情。这首诗通过描述边塞的地名和征人的活动,表达了他们对频繁调动、练兵备战的不满,以及对气候酷寒和景色单调的抱怨。还有一些哲理诗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社会政治、人生理想和文艺创作等方面,表达诗人的哲学观点和哲理思考。这些诗内容深沉浑厚,多将抽象的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比如白居易的《放言》、曹松的《己亥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都是表现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催人奋起。这些诗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鉴赏。在爱情诗篇的海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充满哲理的篇章。这些诗篇,大都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以表达深沉的情感。从元稹的《离思》到李商隐的《无题》,每一首都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的长廊中。
(二)深入鉴赏
▲训练一:品读《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其独特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首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青山”与“绿水”分别指向北固山和长江,简洁明了地描绘了行船的地点。接下来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寓意深邃。它形象地表达了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的希望,以及春天的气息逐渐弥漫的喜悦。这不仅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精神,还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训练二:品读《引水行》
李群玉的《引水行》则是一幅生动的引水画面。首句中的“寒玉”二字,巧妙地与秋泉相呼应,给人一种清冷之感。接下来的描写,如“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涧引水的景象。这不仅是对南方山区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情感的流露。那清冽的泉水仿佛与行人相伴,给寂寞的旅途带来无限的乐趣。
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与古代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
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从诗题入手,了解写作的背景和基调。接着,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身世和风格。再通读诗句,理解其中的典故和注释。然后,要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形成多媒体的图景,领略其中的情调和意境。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领悟其中的“情”或“理”。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古代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如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抒发。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的魅力。通过这些训练,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从古至今,诗歌一直是人们表达情感、描绘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从边塞征战到田园生活,从怀古咏史到官场战乱,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人类情感的纷繁复杂。
对于人生感受,诗歌常常流露出伤春悲秋之情,感叹人生短暂、青春易逝。世事多变,沧海桑田,诗人以独特的笔触,记录下告慰平生的喜悦。这些情感,如同陈年佳酿,愈久愈醇,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思乡怀人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这些情感在诗歌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思乡者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孤独和无助。
长亭送别是诗歌中又一感人肺腑的场景。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都在诗歌中得以完美呈现。那些动人的诗句,如同美妙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离别的挽歌。
在诗歌创作中,不同的题材往往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叙事抒情诗,叙议结合,娓娓道来;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意蕴深远。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发人深思。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
除此之外,诗歌还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术语,如喜悦、忧愁、孤苦、积极、消极、旷达、洒脱等。这些术语,如同情感的标签,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世界。诗歌中还有许多情感载体和形象,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象征傲视,圆月表示思念等。这些形象和载体,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诗歌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人类情感的纷繁复杂。从题材到表现手法,从思想感情术语到情感载体和形象,诗歌的每一个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更能够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情感的魅力。鉴赏术语与古典诗歌的多元魅力
在文学的世界里,形象、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构成了诗歌的四大支柱。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生动形象地解读这些要素,带您领略古典诗歌中的形象、语言风格、炼字技巧、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形象鉴赏术语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丰富多彩,生动鲜明。从豪洒的英雄形象,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再到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每一种形象都饱含深情。还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爱恨情长的缠绵悱恻。这些形象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出生活的多彩多姿。
二、语言风格及特点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总体可概括为庄重与优美。其中,诗庄词媚曲谐,反映了不同文体的特点。诗歌风格分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而词作则以婉约与豪放见长。在古诗中,语言风格更是丰富多彩,如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等。这些风格特点,使得古典诗歌散发出独特魅力。
三、炼字技巧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功夫,是诗歌韵味的关键所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精炼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五言诗中的二、三、五字,七言诗中的二、五、七字,是炼字的关键位置。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锤炼,诗人得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四、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古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兴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在表达方式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动静结合等技巧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其中,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间接抒情方式,更是体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
五、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如衬托、对比、象征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例如,正衬与反衬的运用,使得诗歌中的形象更加鲜明;对比手法则突出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用典则使得诗歌意蕴深远。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语言风格、炼字技巧、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魅力。希望本文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典诗歌,感受其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