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分麾下炙

恶性肿瘤 2025-05-11 19:10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八百里分麾炙”这一词句,源自南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这篇词作中,辛弃疾巧妙地运用“八百里分麾炙”这一词句,生动描绘了军营中的豪迈场景。下面我将从词句含义、典故来源、常见误解以及全句赏析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经典名句。

一、词句含义

“八百里分麾下炙”,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呢?“八百里”并非实指距离,而是借代牛,特指烤牛肉。这一说法源自晋代王恺所养的名牛“八百里驳”的典故。而“麾下炙”则是指将军将烤熟的牛肉分发给部下。整句话营造了一种将军与士兵共享美食,共同体验军中豪迈氛围的场景。

二、典故来源

关于“八百里”的牛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汰侈》,其中记载了西晋王恺的一头名为“八百里驳”的珍稀牛。后世诗词中,尤其是军旅题材的诗词,常以“八百里”代指牛,象征着丰盛的犒赏。

三、常见误解辨析

在解读这句词时,有一些常见的误解需要澄清。有些人将“八百里”误解为行军距离,认为是指军队奔袭八百里后进行烤肉庆祝,这是错误的。辛弃疾在这里是化用典故,强调共享战前盛宴的豪情,与行军距离无关。与其他文献中出现的“八百里”表述不同,如《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连营八百里”,其含义与这里借代牛的用法截然不同。

四、全句赏析

“八百里分麾炙”,这一描写在辛弃疾的词中,通过具象的军营生活细节(分肉、奏乐、点兵),展现了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的情怀。也暗含了作者对收复山河的热切渴望。这一画面成为辛弃疾“壮词”中极具感染力的部分,令人感受到军中的豪迈气氛和将士们的壮志豪情。

“八百里分麾炙”这一词句,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经典名句。通过深入挖掘其含义、典故来源以及辨析常见误解,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词作,并感受到其中的豪迈与激情。

上一篇:油价将迎年内最后一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