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加速分食中国市场 多家奶企放弃本地奶源
近年来,受乳业安全问题频发影响,国内外奶粉市场风云变幻。国外奶粉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新品牌不断涌现,进口量也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在广州的体育西路,新西兰创业者Marcus正全力推广他们的全阶段奶粉,并计划在接下来的两个月进行促销活动。与此国内奶粉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但相较于传统国内品牌,洋奶粉似乎更懂得如何占领市场份额。
这些洋品牌背后,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奶粉新面孔正在跃跃欲试。瑞士奶粉百利乐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其联系人表示在早前的展会上,看到了更多的洋同行在中国推广新品牌。而世界乳业主产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因此成为了受益者,奶粉进口量的大幅增长让它们在国内奶粉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原装进口的海外奶粉也在陆续进入国内知名企业的库房并上市。一些国内奶粉企业已经开始停用国产奶源,改用进口奶粉。据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估计,中国婴儿奶粉年产能高达80万吨,但实际上,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奶粉厂商的重要增长极。每10元的婴儿奶粉利润中,外资至少拿走6~7元。
大量进口奶粉进入国内市场,对于国内小奶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小奶农的生产成本虽然具有竞争力,但在面对大量进口的奶粉时,他们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也关注了这一问题,指出全球有1.5亿小规模奶牛养殖户,在中国小养殖户拥有奶牛数量不等。报告呼吁,应该关注小农生产的竞争力,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与大规模资本密集的奶牛养殖系统进行竞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奶粉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他们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他们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乳业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乳制品。只有这样,国内奶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乳业安全问题频发导致国内外奶粉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国外进口奶粉的大量涌入给国内小奶农带来了巨大冲击。而国内奶粉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应该紧跟市场趋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也应该加强监管和支持力度,确保乳业安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