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着叶菜卖丸子 超市标签无厘头
超市食品标签混乱现象引发市民关注
随着超市自制食品的日益普及,其价格相对便宜、口味大众化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其管理规范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近日,记者走访了海口市多家超市,发现价格标签存在诸多亟待规范的问题。
在多家超市的果蔬、熟食、面点等区域,记者发现价格标签混乱不堪。有的肉丸的标签竟然标注为“叶菜”,令人啼笑皆非。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常常感到困惑,如混合蔬菜没有配料表,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其真实内容。一位王阿姨表示,超市食品标签内容不详细让人感到管理混乱。
除了标签内容混乱,超市在特价促销时也存在随意更换标签的情况。在某超市的果蔬区,记者亲眼目睹了一块包装好的榴莲,价格标签上注明是特价榴莲,单价20元/公斤,而非特价的榴莲单价则是50元。两种产品的生产日期虽然都是9月8日,但特价的保质期只有短短的3天。市民对于食品的保质期如何界定仍然感到迷茫。
虽然市内的超市食品都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型超市的价格标签都是在物价局备案的,并由超市的价格和质量部门负责监管。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所有超市都能严格做到这一点仍存在疑问。在某市内大型超市的面包区,记者看到一篮子平铺的价格标签无人监管,而工作人员正在更换面包上的标签以应对特价促销。
更令人惊讶的是,超市销售的自制食品几乎都没有QS标识。在我国,所有生产食品的企业都必须经过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获得证书的企业方可生产食品,且所有商品最小包装上必须标明QS标识。超市食品似乎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销售未经质量认证的食品似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对于上述问题,市民呼吁超市加强食品标签的规范管理,确保标签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超市进行严厉处罚,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让市民买得明白、吃得放心,才能促进超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