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螃蟹四部位要扔掉
金秋时节,正是品尝蟹类的盛宴。在这菊黄蟹肥的季节,人们纷纷沉醉于河蟹的鲜美之中。我国有着悠久的品蟹传统,尤其在秋风渐起之时,更是对蟹类美味情有独钟。
对于河蟹,可能南方的小伙伴更为熟悉,然而如今无论身处何地,河蟹的美味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食客。其中,“九月尖脐十月团”的俗语更是告诉我们,农历九月的雄蟹蟹膏丰盈,农历十月的雌蟹黄多肉满,这两个时期的河蟹最为美味。
螃蟹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是因为其鲜美的口感,更重要的是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中医理论中,蟹肉具有药用价值。《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蟹肉能补、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蟹肉富含蛋白质,其中包含了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20种主要氨基酸中的10余种。海蟹则因生长在海水中,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如钾、磷、钙等。
上海华东医院的营养专家陈霞飞介绍,无论是河蟹还是海蟹,其营养价值的差异并不大,主要因生长环境不同而导致口味的不同。河蟹的蟹黄口感更为鲜美,而海蟹的肉质更为紧实。
在挑选河蟹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蟹壳应光亮;肚脐凸出且呈三角形,这样的蟹一般膏肥脂满;如果能迅速翻回身体,说明蟹很新鲜;蟹钳上的毛多则表明肉质更肥硕。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要数大闸蟹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满足重量要求的母蟹和公蟹才能被称为大闸蟹。购买时,我们应要求商家一只只地称重以避免受骗。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还介绍了挑选大闸蟹的四大特征:青背平滑有光泽、白肚无黑斑、黄毛长而金爪有力。
品尝螃蟹时,我们最好采用清蒸的方式以保留其鲜味。搭配香醋、姜末和酱油调制的佐料,掀开蟹盖后,蟹膏如玉、蟹黄似金,入口的感觉便是鲜而肥、甘而腻。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别忘了关注健康。螃蟹的蟹黄胆含量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建议每次吃蟹不超过一只,一周最多吃2至3次。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要适量食用,以免引发腹痛腹泻。
最后编辑推荐,品尝螃蟹时配上酒更能增添风味。让我们在这个季节,一边品味螃蟹的鲜美,一边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