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应定期检查
儿童肥胖问题:严峻挑战与应对之策
近年来,儿童肥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难题,而我国肥胖儿童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儿童肥胖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尤为关键。这其中,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无疑是最大的危险因素。
儿童期的肥胖不仅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更可能对其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等造成长期损害。肥胖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肥胖还可能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许多超重学龄儿童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已经明显升高。几乎一半的肥胖儿童存在血脂异常,而肥胖儿童的血压也高于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
除了身体健康,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肥胖可能导致的自我形象受损、消极情绪、社交障碍等不良心理和行为障碍,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何时应该为孩子进行肥胖相关的就医检查呢?并非所有相同程度的肥胖都具有相同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如今,肥胖筛查的方式已经从单纯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转变为根据代谢异常来进行分型。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对于6-10岁的儿童,如果发现有肥胖迹象,保健医生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监测肥胖程度,并提醒家长纠正不良因素。如果出现伴随症状如智力发育异常、先天畸形等,则建议及时就医,筛查继发性肥胖。
而对于10-18岁的青少年,如果体重持续超标,建议筛查代谢异常型肥胖。这些孩子成年后出现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需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
还有一些儿童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综合征,肥胖可能是其症状之一,需要家长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面对儿童肥胖这一严峻挑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对孩子们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干预。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改变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