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踏青防蜱虫 被咬伤或致命
当前正是春意盎然,踏青赏花的好时节。随着春天的到来,蜱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人们外出游玩或从事农活时被蜱虫咬伤的事件,甚至有人因此陷入险境。专家提醒,当前正是蜱虫的活跃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这些蜱虫,虽然只有2毫米大小,但一旦吸食人血,体积会骤增10倍以上。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野生蜱虫携带各种病毒,曾多次导致人死亡。我们在外出游玩时,务必避免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若不幸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强行拔除,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雨后,尤其不要随意进入草地。
江西一名农妇的遭遇便是惨痛的例子。她在田间劳作时被蜱虫叮咬后高烧不退,历经危险境地,经过紧急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揭教授表示,春季是蜱虫病的发病高发期。因为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气温升高便活跃起来。蜱虫病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死亡率高达20%~30%,且该病可通过血液在人群中传播。
蜱虫善于寄生,它们的宿主十分广泛,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等。狗、猫等宠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更是蜱虫的最爱。在叮咬人类时,蜱虫会先散发一种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这可能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甚至引发继发性感染。有些蜱虫在吸血过程中,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被蜱虫叮咬后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发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一个月。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旅游或踏青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建议穿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穿上可遮盖整个足部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凉鞋。在裸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蚊水。在出行途中,避免穿过树丛或草丛,少触碰路边的植物。外出回来后,要仔细查看身体和衣物,清理依附的蜱虫。用肥皂淋浴和清洗衣物,还要检查和清洁随行宠物的身体。
省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发现蜱虫时,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体表,都不要用手直接去强行摘除。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蜱虫的吸器扎入皮肤,严重时甚至需要通过小手术摘除。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家中有宠物的市民要格外提防蜱虫。不少网友在交流防蜱心得时提到,宠物更容易招惹蜱虫。喜欢遛狗、户外运动、钓鱼的市民以及家中养有宠物的市民和儿童要格外提高警惕。
面对这一潜在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让我们共同做好防范措施,享受一个安全、健康的春天!“知多D”告诉你:蜱虫小档案
你是否曾在户外的草地、森林中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小客人”轻轻触碰你的肌肤?那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蜱虫,俗称“草爬子”。这种神秘的小虫子呈椭圆形,披着红褐色或灰褐色的外衣,乍一看,它的长卵圆形、背腹扁平的外形仿佛芝麻粒到米粒大小。一旦吸饱血液,它会膨胀得如同黄豆般大小。
不同于跳蚤、蚊虫等仅仅停留在皮肤表面吸血的小虫,蜱虫的“侵略性”更强。它不仅仅满足于在皮肤表面吸血,更是会深入人体的皮肤内,紧紧地附着在上面。吸血后的蜱虫更是狡猾,它会往人或动物的体内钻去,让人难以察觉,难以拔下。
想象一下,这种几乎微型的小生物,竟然有着如此独特的生存策略。它们在自然界中或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当我们与它们亲密接触时,也要提高警惕。毕竟,蜱虫有时会传播一些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如果你经常户外活动,尤其是在夏季的草地、树林中漫步,那么更要注意防范蜱虫。它们可能会悄无声息地靠近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困扰。了解蜱虫的特性,做好防范措施,是每一个户外爱好者的必备知识。
新闻继续报道:关于蜱虫的更多信息……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一神秘而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生物,更多有关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