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组织曝光养殖场活拔兔毛 回应“不拔不
昨日,亚洲善待动物组织(PETAAsia)发布声明,针对中国畜牧业协会关于安哥拉兔“活拔兔毛”只是个别现象的表述,指出安哥拉兔毛活拔绝非个案。这一话题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对于活拔兔毛现象,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其在江苏、浙江等地并非罕见,甚至有些养殖场还在积极推广这一技术。
在这场争议的漩涡中,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曾表示,网络上宣传的所谓手拔毛的采毛方式仅是个别养殖农户的极端行为,不具有代表性。PETAAsia的发言人文雯女士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她指出,活拔兔毛的做法甚至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自身的提倡。在协会发布的某篇文章中,指导养殖户将兔子除特定部位外全身毛发拔光。四川某媒体也曾明确指出,“活拔”得到当地以及该行业的支持。
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副秘书长颉先生回应称,活拔兔毛的观念已经过时,该技术也基本被淘汰。他强调,网站上存在的相关文章是审核疏漏,并强调这种方法早已不是主流。记者的调查却发现了不同的现实。在江苏和浙江的一些养殖场,活兔拔毛技术仍在被推广和使用。
在江苏大丰市小海镇的一户安哥拉兔养殖户中,经理潘先生透露,虽然手拔毛的比例较小,但这一做法仍然存在。而在浙江温州永嘉县的一家养殖场,负责人李先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的养殖场采用的就是活体拔毛技术,并且是当地技术最好的。该养殖场网站上甚至有一篇关于如何给长毛兔拔兔毛的文章。文章提到,拔毛前给兔子喂食药物可以减轻拔毛时的痛苦。
颉先生此前表示,拔毛方式会刺激兔子皮肤,之后长出的毛发较粗,收购价格更高。而李先生也表示,拔的毛能卖到200多元一斤,而剪的毛则难以卖出好价钱。“不拔毛不挣钱。”他如是说。
这一切的背后,是PETAAsia调查员历经3个多月、走访山东济宁、浙江、江苏大丰和兴化等地10家养殖场后拍摄的安哥拉兔活拔毛视频揭示的残酷现实。这场争议不仅仅关乎一种养殖技术,更是对动物权益和人类道德的一次严峻考验。走进养殖场的神秘面纱背后,我们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那些规模庞大的养殖场里,有的饲养着数百只安哥拉兔子,有的更是高达万余只。这些兔子,它们的命运似乎并不乐观。
调查员深入其中,经过数小时的拍摄,获得了大量的视频记录。由于拍摄环境的限制,许多视频画面都是墙壁和地面的影子。尽管如此,调查员仍然通过剪辑和挑选,最终呈现出了那段令人心痛的3分48秒的视频。
关于安哥拉兔毛的供应链,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链条。养殖户将兔毛卖给加工厂,经过加工后,再流入经销商手中。这些经销商将兔毛销售至国内市场或是远销海外。这样的供应链运作模式,让大型零售商都难以保证他们的供货商不会采用活拔兔毛的方法。
调查员并未亲眼目睹兔子在拔毛过程中死亡,但他从养殖户口中得知,高达近60%的兔子在拔毛后的一到两年内离世。即便是在剃毛或剪毛的过程中,兔子也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他们被绑住,身体被伸展在板子上,甚至被悬空吊着。锋利的工具在兔子挣扎时造成的伤害更是令人痛心。
关于此次事件,PETAAsia组织表示,他们并未接到任何相关线索,对此深感震惊。他们表示,此次调查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而是出于对动物权益的关心。对于质疑他们只走访了十家养殖户的声音,他们回应称在网上查询发现,这种活体拔毛技术被当地或行业内人士广泛推广。因为拔下的兔毛价格更高,再长出来的毛发也更粗,有利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所以养殖户往往会选择利润最大化。
更大范围的走访并不容易,许多养殖场难以进入,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漫长的时间。尽管如此,PETAAsia表示他们的调查不针对任何国家,他们曾揭露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物权益问题。他们在意的是保护动物权益,曝光一切虐待动物的行为。如果一个产业存在虐待动物的行为,消费者自然会根据真相做出明智的决定。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兔毛的供应链:从给兔子剃毛、拔毛,到加工商、经销商,最终在国内销售或远销海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动物的辛酸与人类的贪婪。我们呼吁,关注动物福利,拒绝一切形式的动物虐待行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动物权益发声!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