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奸臣梁师成是什么人?他是怎样成为隐相的?

生活知识 2025-04-18 21:27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北宋末年,徽宗朝的“六贼”中,除了公相之外,还有一位被称为“隐相”的人物,他就是梁师成。身为权宦,梁师成与童贯有所不同,他常以文士自居,为人更加阴贼险鸷,故有“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之说。

梁师成,字守道,他的性格慧黠,且“习文法,稍知书”。最初在宫中书艺局供职,后领衔睿思殿文字外库,主管对外传达皇上旨意。他的职责类似于抄写员,但实则是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他所抄写的诏旨字迹可以乱真,外廷都无法辨别。

梁师成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他不得不寻求一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声望。他并非真正的文人墨客,因此他选择了“认爹”的策略。他自称是已故大文豪苏轼的私生子,以此自抬身价。为了巩固这一说法,他甚至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来巴结苏家的人。尽管这一花边新闻在当时的社会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但也给苏轼这位绝代名士增添了一段风流野史。

梁师成的认爹行为并非一帆风顺。苏轼的问题出在他的所谓“元佑党人”身份上。当时社会为恢复新政而将包括苏轼在内的一大批旧党人物贬谪和禁锢。梁师成通过向宋徽宗诉冤,终于使苏轼的文章得以逐渐显现于世。此后,他以苏轼文章继承人的身份广邀宾客,以此虚张声势。随着“拼爹”效应的显现,梁师成一发而不可收,竟以翰墨为己任,四方俊秀名士皆招致门下。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能够干预科举考试。为了谋取私利,他从中通贿谢,要求考生必须先向他行贿才能参加考试。在他的干预下,北宋末年的科举考试越来越腐败。

梁师成的权力不仅仅局限于提拔官员和干预科举考试。他还通过广泛结交朝廷重臣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例如他曾所领职局至数十百创下史上最牛的兼职记录。他在开封都城中的影响力使他被视为“隐相”。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他不仅有权提拔大小官员而且还能干预科举考试并从中获取巨额贿赂。在他的破坏下北宋末年的科举考试变得越来越腐败。

总的来说梁师成是一个极具野心和权力欲的人物。他通过认爹行为和广泛结交党羽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行为对北宋末年政治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速了北宋的衰落。他的故事也为我们揭示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梁师成的崛起与末路

随着梁师成的手下小吏如储宏等人皆被授予官职,这一年的科场创下了自设科以来的历年之盛,但这也标志着“杂流阉宦”开始玷污选举,祖宗留下的良法被践踏。尽管梁师成外表看似寡言少语,但实则阴狠险恶,一有机会便趁虚而入,让人不得不提防。

在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梁师成以其独特的手段成为了“六贼”中的一员。他强占百姓墓田,扩大私园,此举被翟汝文弹劾。梁师成并非易于对付的角色,他使用阴险的手段将翟汝文罢黜,并将其外放到宣州。他还包庇同为“六贼”之一的李彦,使其得以强占民田、为非作歹。

当李彦遭到言官举劾时,梁师成在宋徽宗身边巧妙地利用其影响力,将举报人吓退。而“六贼”之一的王黼更是倚仗梁师成的保护伞,公然赶走邻居,强占住房,引发民众的愤怒。梁师成与王黼的勾结也引起了宋徽宗的疑心,导致他的恩宠逐渐衰退。

靖康之年,金军南下,众多大臣随太上皇东渡避难。梁师成虽已失宠,但因对太子赵桓有保护之功,被留在京城辅佐新君。他的过去被太学生陈东、布衣张炳等人猛烈批评,指责他怀有异心。宋钦宗赵桓虽性格优柔寡断,但在公众的压力下,还是下令追究梁师成的罪行,将他贬出京城。

在途中,梁师成的命运更为悲惨。他被押护他的差役缢杀,以“暴死”的名义上报,家产也被没收。

梁师成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善于逢迎和追求恩宠。他成功地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进士的身份,这在他的晋升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观察使、留后至节度使,再到检校太傅、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他一路平步青云,最终成为“隐相”。这种晋升速度在当时的朝廷中极为罕见,也反映了梁师成阴险狡诈的性格和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他的故事让人深思,在权力的游戏中,道德和正义往往被踩在脚下,而真正的才华和能力可能被埋没。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