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约有3.5亿人口生活饮用水达不到标准

生活知识 2025-04-18 18:20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微微健康网报道,关于居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约3亿农村人口和5千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仍未达到安全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从2012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检测指标增加到了106项,以更全面地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在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透露,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千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仍无法保障安全。他认为,要想真正让人们喝上放心的水,必须从水源地、水厂到水龙头三个方面全面发力。

要彻底消除水源地的污染隐患。在鞍山市高新区引汤入鞍工程科大净水厂的实地采访中,我们看到机器轰鸣,水声隆隆,经过层层过滤、沉淀、净化处理,水质得到了实时监测。但水源地的质量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关键。张文台指出,水源地面临湿地萎缩、水资源枯竭、森林破坏以及附近“三高”企业排污等问题。他建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恢复生态,保护湿地,杜绝“三高”企业出现在水源周围。

水厂应实现24小时监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过滤和净化。农村需要实行“集中供水、集中居住、集中教育”,逐步实现水厂的集中供水。

除此之外,管网的质量也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公开报道显示,部分管网年久失修,合格的水进入管网后也可能因铁管生锈造成重金属污染。张文台指出,应加快管网的更换,老管网逐步退役,并用现代化手段清洗管网。整个管网全国需要投入数千亿元,逐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单一水源供给存在隐忧。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如何迅速启动备用水源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建立和保护备用水源地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备用水源建设存在一定问题,如水体污染、水量不足、疏于管理等。

保障饮用水安全不能单纯局限于防范污染事故发生,而在于当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否迅速启动备用水源。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彻底消除水源地污染隐患,加强水厂和管网的现代化管理,并尽快建立和保护备用水源地,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向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关于水源安全问题的

在现实中,依赖唯一或单一水源的供水模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这个水系遭遇危机,整个供水系统可能瞬间崩溃。近年来,水源污染事件频发,江河湖渠的水源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污染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众多工业企业在江河湖库周边的布局,使得水源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消除。单一水源不仅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可能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一旦水源出现危机,将会引发社会的广泛恐慌。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前瞻性的策略,不仅要在流域内产业布局上进行合理规划,更要在水源地的开发上下功夫。建立备用水源地,已成为我们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针对这一问题,龚世萍提出了深入而具体的建议。

我们应该以“类型互补、水量保证、加强保护、科学管理”为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新的备用水源地。在选择备用水源时,应优先考虑与现有水源类型不同的水源,以确保在现有水源出现问题时,备用水源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如果现有水源是河流型,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地下水或者湖库型水源作为备用水源。

保护和监督备用水源同样重要。备用水源应执行与在用水源相同的管理要求。我们需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及违规行为进行整治,严格控制非点源污染。我们还要开展常规的水质监测,定期进行水质全面分析,以及加强上游的风险控制和预警。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备用水源建设率高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低的问题。我们需深知,保障水源安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关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每一滴水都清澈洁净,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