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消费潜力“双11”见证实体经济加速复苏
“双11”:见证实体经济加速复苏的狂欢盛宴
本报记者孙奇茹报道
随着天猫在短短30分钟内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超过去年全天记录,直至昨日20时实时成交额破4674亿元,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费狂欢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京东也不甘示弱,截至昨日14时26分,“双11”下单金额已突破2431亿元。小米全渠道销售额更是突破百亿元大关,各大平台及品牌商家纷纷创下惊人的业绩新纪录。
“双11”不仅仅是一场买买买的消费狂欢,更是一场见证实体经济加速复苏的盛宴。在这个加长版的“双11”里,从商家到消费者,从外贸工厂到田间地头,都感受到了消费的热度和力量。
创新是推动消费的新动力。全球双11快递直播的上线,让消费者们见证了菜鸟无人仓的繁忙景象。在无锡仓库里,编号“199”的机器人成了明星,它和同伴们24小时工作,每天为“双11”消费者发出85万件商品。而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小城漠河,京东物流体系的迅速配送让消费者体验到了便捷的购物乐趣。京东物流今年更是在消费者付定金后就开始备货,确保包裹在尾款到账后即刻派送。这一切都彰显了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不仅如此,“双11”也是数智化反哺实体经济的体现。在浙江义乌的泽熙日用品公司,一款淘宝C2M(反向定制)定制款粘毛器销量惊人,一口气卖出了数十万件。在今年的“双11”备战季里,工厂一片繁忙景象,中国制造迎来一波新增长。电商大数据成为传统制造业的智慧“外脑”,工厂制造正在逐渐变成共同创造的过程。这种变化正成为常态,推动着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
“双11”也是全球共振、出口进口双火爆的见证。在全球疫情与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生产生活正常化。“双11”消费季成为特殊时期里全球商家抓住的橄榄枝之一。中国数字经济活力与内需潜力吸引海外品牌加速入华寻求新增长。今年的“双11”,不仅有众多国内品牌崭露头角,更有众多进口新品牌加入这场狂欢盛宴。消费者们可以尽情享受购物的乐趣,感受全球商品的魅力。全球疫情阴霾下,“双11”展示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次报道记录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消费盛景也展示了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精彩的商业生态结构性变化在未来展开。“双11”,不仅仅是一场消费狂欢,更是一场见证时代变迁的盛宴。从11月1日至11日中午12时,天猫国际进口商品的成交额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长了47.3%。在这个购物狂欢季中,有180个海外品牌的成交额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另有816个海外品牌的成交额也超过了百万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进口商品的热爱和追求。
随着“双11”的临近,海外消费者也沉浸在购物的喜悦之中。在手机镜头前,商家主播用中文与观众交流,而另一端消费者的手机屏幕上则呈现出主播的话语已经被自动翻译成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字幕。这一跨越语言的交流,展现了“双11”购物的全球化魅力。
今年,报名参加天猫“双11”的速卖通商家数量增长超过了30%,商品数量更是增长了超过60%。国内备货仓的出单量同比去年也增长了上百倍。为了应对这一购物狂欢,速卖通联合菜鸟紧急准备了300架包机。在“双11”期间,共配备了15条航线,以保障国内优选仓的商品能够实现“10日达”,尽早将中国的好货送到海外消费者的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通过速卖通参加天猫“双11”的海外商家数量相比去年增加了三倍以上。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展现了“双11”购物节作为全球消费狂欢的影响力。更令人欣喜的是,海外巨星如当红歌星泰勒斯威夫特、超模米兰达可儿以及湖人队传奇球星“魔术师”约翰逊等也纷纷加入淘宝直播,与全球消费者互动交流,共同分享这一全球购物的盛宴。
在这个全球化的购物狂欢中,无论是中国消费者还是海外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双11”所带来的喜悦和激情。这一节日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销售,更拉近了全球消费者的距离,展现了购物的全球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