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购买添加剂实行实名制
微微健康网报道,尽管我国已经设立了非法添加剂黑名单,但添加非法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非法添加物中有一半难以检测。对此,专家提出了对购买添加剂实行实名制的建议。
今年年初,南京地区的一些餐馆因添加了一种名为“肉宝王”的添加剂,使其红烧肉口感浓郁,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南京食安委发布消息,称该添加剂符合轻工行业标准。
近日,早报记者探访了南京长虹路的长虹大市场,发现市场上出售着各种干货与调料品。其中一家商铺出售的“肉宝王”等食品添加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店老板表示,这些添加剂已经销售了几十年,主要客户是餐馆,很少有个人或家庭购买。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的教授熊晓辉强调,不应该将非食用物质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这些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物中属于投毒,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卫生部自2008年以来陆续公布的五批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中,包括工业明胶、工业酒精、地沟油等,但这些物质的检测方式却显示为“无”。据早报记者统计,近50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只有21种列出了明确的检测方法,其余的都暂无检测方法或检测方式一栏空白。对此,南京医科大学的莫宝庆教授表示,应该加强添加剂流向的管理,购买者需要登记身份证等信息,以控制添加剂的使用和流向。
非法添加和违规滥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些化学合成剂具有累积效应,如果摄入的添加剂剂量过大,可能会在二三十年后暴露出问题。据了解,自2011年国家开展违法添加整顿工作以来,卫生部建立了违法添加“黑名单”制度。
检测手段的缺失和难度会造成添加剂非法、违规使用的泛滥。有专家表示,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标准在国际上是比较严格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监管环节。南京食安委办公室处长孙敏表示,南京已经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承担全市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并与其他部门组成联合督查,检查食品经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企业也会参照本国或国际标准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并经过省一级卫生部门的评审和备案后才能使用。
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将严厉打击包括非法添加行为在内的危及食品安全的多种违法行为,并要求卫生部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国家标准。这将有助于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共同维护食品安全。莫宝庆强调,为了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实施一系列措施中最为切实可行的是加强对添加剂流向的管理。一种有效的监控手段是要求购买者在购买添加剂时,必须登记身份证、营业执照或单位证明,以追溯源头,确保每一环节的可查可控。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徇私枉法、地方保护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能对违法者加大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
在当今社会,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只有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单中的产品才能被称为食品添加剂。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任何超出此名单的非食用物质均为非法添加物,这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消费者应该明白,合法、合规的添加剂在适量使用下是安全的,但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则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加强添加剂流向的管理不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消费者应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查验产品的相关证明。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添加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让人们在每一餐中都享受到安全、美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