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大纲(2023年高考考试大纲)

生活知识 2025-04-15 07:15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中心、局)、招生办公室:

根据《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教育部考试中心决定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生可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渠道了解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

在此,提醒大家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确保广大考生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为了更全面地展示高考改革的新动态,我们为大家提供了详尽的2019版考试大纲解读。

在2019高考语文大纲中,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值得注意:

一、新考点:标点意义。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了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已经开始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二、新题型:理由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题,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主观题已经开始考查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三、新要求:

1. 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1)词语辨析的考查范围扩大,包括实词、短语和成语;(2)补写句子题型凸显逻辑推断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3)新闻压缩题成为新热点,要求考生提取关键信息,考查信息处理能力。

2. 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来源更加靠前,选取自“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 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不仅限于社会热点或历史事件,也开始涉及科普说明文文段。

5. 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 写作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包括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强调了应用文的写作重要性。

请各位教育考试院(中心、局)、招生办公室的老师将上述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考生及家长,确保每位考生都能充分了解高考改革的新动态和要求。让我们一起为考生的未来努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1年4月13日

附件:以下是提供的关于高考大纲的新变化的详细内容:

一、标点意义考点的引入

在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标点意义”成为了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一个新考点。全国卷Ⅱ已经开始考查学生对不同标点含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标点符号在语境中的特殊意义以及用法。

二、理由题的出现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了理由题这一新题型。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已经开始主观题形式考查学生对某一观点或现象原因的能力。 三、考试要求的更新与深化 (一)语言文字运用方面 词语辨析的考查范围扩大至实词(双音节和三音节的)、短语以及成语的使用与辨析;补写句子题型凸显逻辑推断能力的要求;新闻压缩题成为热点题型,要求考生提取关键信息并展示信息处理能力。(二)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的变化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选材更加贴近教材和考生的知识储备。(三)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新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开始渗透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思想;同时渗透整本书的阅读要求。(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新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文学类文本阅读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考查对整本书的理解能力。(五)写作应用文体方面 写作应用文体更加全面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演讲稿、书信等应用文体的写作也被纳入考试范围。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大纲的新变化的详细内容。请各位老师及时传达给考生及家长,确保每位考生都能充分准备迎接高考的挑战!2019年高考数学大纲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2019年的数学大纲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为考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题型创新

组合型选择题的出现,为多选题的设置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全国卷Ⅰ第11题和卷Ⅲ第12题的组合型选择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考验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双空填空题的增设,也在全国卷Ⅱ第16题中得到了体现。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入,同时也增加了题目的思维量和难度。

二、考法的转变

概率统计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全国卷Ⅰ第21题的压轴题,融合了概率统计和数列知识,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的融合性。这种跨学科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力。

选考题的内容也有所调整。全国卷Ⅰ和卷Ⅲ的第23题,不再单纯地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而是要求考生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素材的创新与五育的渗透

高考数学大纲不仅注重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渗透。

全国卷Ⅰ第4题以“断臂维纳斯”为例,让考生在解答数学题的感受到人体黄金分割之美,体现了美育教育的融入。而卷Ⅱ的第16题则融入了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进一步融入数学教育之中。

德育的渗透也同样明显。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则结合“嫦娥”的成就,展现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体育和劳动教育也不容忽视。全国卷Ⅰ第15题通过篮球运动的获胜概率研究,引导考生加强体育锻炼。而卷Ⅲ的第16题则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为素材,考查立体几何知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介绍2019年高考英语大纲:全新设计与新导向

在高考的舞台上,英语科目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2019年的高考英语大纲呈现出许多新颖之处,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新用法闪亮登场

试题所选文章语言鲜活、特色鲜明,对词类的运用更加灵活多变。例如,“age”这个词,我们常知其意为“年龄”,但在2019年的全国卷Ⅰ中,它以动词的形式出现,意为“使显老,使变老”。这种变化让考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理解和运用词汇。

超纲词汇不再过度注释,更注重考纲词汇的派生词的运用,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业化”等。考生需更加关注词汇的延伸意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大量的地道短语和句式纷纷涌现,如“whispersupport”(全国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国Ⅱ卷)等,对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新设计呈现新风貌

阅读理解部分的设计焕然一新。第一节中的设问方式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问句形式。例如,在2019年全国Ⅰ卷的B篇中,采用了不完整题干的形式,对不同的段落进行设题,考验考生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

在第二节的七选五题型中,选项设置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半句式命题的形式逐渐被整句的设题模式取代,对考生的语境理解和逻辑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形填空的篇章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多年的记叙文为主的考查形式被打破,出现了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和说明文等,展示了高考英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法填空部分也引入了同位语考点,这在考纲中并未明确提及,展示了高考英语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新导向引领新方向

高考英语大纲的新导向体现了对考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倡导健康生活和提高健康意识成为重要方向,选取的篇目多以身心健康和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美育悄然渗透在试题情境中,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倡导职业规划,培养劳动意识也成为新的导向,选取的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提倡职业规划,宣传劳动精神。

2019年高考英语大纲展现出新颖、丰富、多样的特点,更加注重考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的高考英语试题吧!在2019年的高考舞台上,物理与化学的考试大纲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知识的盛宴,领略其中的精彩之处。

让我们来看看物理考试的新面貌。在氢原子能级跃迁这一长期未考的知识点,重新回到了考试视野中,成为了新的考点。题型上也有了新的改变,特别是在选修3-3中的一道题目,将原先的选择题形式转变为填空题,更加直接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验考查的范围也有所拓宽,不仅涉及电学实验,还有关于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与温度关系的考察。电学计算题的位置和形式也有所调整,考查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而在化学考试中,新的考点同样引人注目。手性碳和钡的焰色反应等知识点首次进入高考视野,成为了新的考察重点。一些冷点知识点如最大能垒(活化能)和方程式正误判断等也重新被重视起来,说明了考试的全范围覆盖和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在考试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综合实验题中出现流程图的形式,淡化了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电解质溶液知识与NA结合,以电解质溶液知识为主,也淡化了题型分类。这些新的形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题型设计也展现出新颖的一面。晶胞结构的考查出现了拉维斯结构和对角面截图的新形式;离子交换法净化水的考查则以新的材料和信息给予形式出现;选考题中的实验也呈现出新的考查形式,考查反应产率影响因素的实验。这些新的题型设计不仅具有新颖性,而且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和化学的考试大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新的考点、新的题型、新的考法以及题型设计的新颖性,都体现了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和考查。在这场知识的盛宴中,学生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灵活应用、创新实践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在高考中的精彩表现吧!2019年高考生物大纲解读与考点分析

随着高考临近,生物科目的考试大纲及新考点、新题型、新角度逐渐浮出水面。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深入理解并把握这些新动向,将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备战高考。

一、新考点概览

1.排尿反射:全国卷Ⅰ的第30题,深入了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P19的相关知识点,以及P20的“资料分析”。考生需深入理解排尿的生理机制及其反射过程。

2.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类型:全国卷Ⅱ的第6题则聚焦于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考生需结合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的图5-9及图下问题,掌握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金字塔特点。

3.环境与光合作用的综合考查:全国卷Ⅱ的第31题以“黑白瓶”法为实验形式,考查能量流动及相关推理计算。考生需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有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技巧。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在2019年高考中成为热点,两道题目都涉及到了这一知识点,考生应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二、题型与角度的创新

1.新题型:组合型选择题的出现。全国卷Ⅰ的第2题和全国卷Ⅱ的第5题都是典型的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知识点有更全面的掌握,并能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2.新角度的考查。如全国卷Ⅰ的第29题和第32题,分别从新的角度考查了光合作用和遗传学的知识点。这种角度的创新要求考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政治大纲的新背景与新方向

高考政治大纲在选材上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自身的建设。特别是以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背景的题目日益增多。题目多以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或是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理解与把握。

四、结语

三、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根基

全国卷Ⅰ的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Ⅱ的第13题、第14题等,以及全国卷Ⅲ的第12题、第20题等,都深入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揭示了创新、品牌、全球化等关键因素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试题也反映了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四、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周年或关键之年)

历史学科的考查也紧密围绕重要的时间节点展开。例如,全国卷Ⅰ的第39题以人民政协70华诞为背景,全国卷Ⅱ的第23题则依托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些重要年份的考察,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五、新理念下的历史考查

1.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国卷中的多道试题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全国卷Ⅰ的第12题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题关于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以及全国卷Ⅱ的第20题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展示了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化的趋势。

2.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卷Ⅰ的第39题通过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这一理念。全国卷Ⅱ的第16题、第17题也涉及到监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3. 彰显文化自信:在全国卷中,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全国卷Ⅰ的第19题关于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第20题关于丹顶鹤,以及全国卷Ⅲ的第39题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等,都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六、新要求: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新的历史考试大纲强调了对考生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对健康的领悟以及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例如,全国卷Ⅱ的第26题以程颢的诗歌为切入点,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之中。全国卷Ⅰ的第26题通过描绘唐代拔河运动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崇尚力量的精神。全国卷Ⅰ的第47题通过介绍全国劳模刘源张的生平事迹,引导考生尊重劳动和创造。

七、新时代的历史考查:热点引入与学术研究

新的历史考查也关注社会热点和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全国卷Ⅰ的第41题通过展现四个国家的钢产量变化情况,反映了国家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全国卷中的多道试题也引入了学术研究的成果,如全国卷Ⅲ的第25题关于丝绸之路的新视野,以及全国卷Ⅱ的第41题关于晚清海关税收的近代化转型等。

八、衔接课程标准,落实素养要求

新的历史考试也强调与课程标准的衔接以及考生素养的要求。例如,全国卷中的多道试题都涉及到唯物史观的运用,考察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考生也被要求运用史料实证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来体现其历史解释能力。家国情怀的培育与高考地理大纲的新变化

随着高考的临近,全国卷在题型设计、内容考查等方面展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尤其是在地理科目的考查上,更是体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的激发。

新设计精选情境素材,优化题型设计。在选择题中,减少了对于“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考查,而增加了对于“是什么”的考查。这种变化使得题目更加直问直答,能够更准确地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非选择题方面,题目设问更加灵活多变,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材料,再进行评价和阐述。

值得一提的是,新形式下的地理考查从小尺度区域转向了大尺度区域。这种变化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局部地区的了解,更考察了他们对于大尺度区域环境变化的认知。在这种背景下,新概念的出现成为必然。如全国卷Ⅱ第37题中出现的“初级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响了问题的解答,这也要求学生具备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创新运用的能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高考地理大纲在环保问题的考查上,不再局限于宏观性的大问题,而是从一个小切口入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要求学生关注细节,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高考地理大纲的这些新变化,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家国情怀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一道题目,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应该深入理解这些变化,把握其中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也要保持一颗爱国心,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流产网(注:此处可能是笔误,应为“流成网”)为大家提供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祝愿所有的学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家国情怀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3女生疑遭多名邻桌男子骚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