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铅超标事件或牵出审批认证利益链
关于汤臣倍健螺旋藻产品铅超标的惊人内幕,让人不禁对审批认证体系的可信度产生疑虑。这款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竟然是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得来的。这一事件似乎揭示了审批认证背后隐藏的利益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对此事作出回应,已责令涉事企业召回问题产品,并依法进行严厉查处。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在数月前的一次保健食品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披露了一些知名企业的螺旋藻产品存在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的问题,尽管这些产品拥有相关主管部门的认证标志。这些铅超标的螺旋藻产品是否存在于市场上销售的“蓝帽”螺旋藻产品中呢?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记者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药店、超市和商场的保健食品专柜购买了八大品牌的螺旋藻产品,并送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多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八个送检样品中,有六个样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其中,“汤臣倍健”产品的铅含量超标高达百分之百。
那么,这些不合格的保健食品是如何通过“蓝帽”审批认证的呢?调查发现,企业大多通过中介机构来申报。记者以进口保健食品代理商的名义,探访了多家中介机构,揭示了申报流程中的造假现象。
在中介机构“科尔天使”,工作人员张某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公司成功申报的“蓝帽”批文,并自豪地表示,即使客户对保健食品的配方一无所知,他们也能从配方做起,包括原料购买和样品加工等全部流程。为了顺利获批,申报材料甚至可能与实际生产所用的不符。这表明,“蓝帽”审批的背后存在着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部门的利益链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保健食品审批认证体系的质疑和关注。“蓝帽”,这个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其可信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提醒我们,在选购保健食品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以免受到不良商家的欺骗和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