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有科学根据吗?
塑造未来:孩子的性格塑造黄金期
孩子的性格特征在幼小的时候便基本定型,尽管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这种改变似乎并不显著。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表达了孩子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对其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培养健康正常的宝宝,无疑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发表的一份报告为这一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报告指出,3岁幼童的言行就能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发现,在英伦三岛引起了广泛关注。
回溯到1980年,卡斯比教授与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深入的面试。在这些面试中,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关于行为特点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五种类型。
2003年,也就是这些孩子们26岁时,卡斯比教授再次对他们进行了面谈,并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揭示出令人深思的事实。
当年被认为是“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他们外向活泼,热心肠。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而“良好适应”类的幼儿占40%,他们从小就表现出自信和自制,不容易受到干扰。到了成年,他们的性格依然稳定。
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他们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可能对自己有伤害的事情。“坐立不安”类的幼儿则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成年后,他们更容易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感到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常常评价他们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卡斯比教授强调,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孩子的行为。但他也承认,人的性格在成年后仍有改变的可能。父母的抚养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孩子在何种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何种教育指导下学习和发展。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的正确和健全的影响,将塑造孩子未来的性格走向。
作为父母和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