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中药应用的几点解读与建议
为了更合理、更可靠地使用中药,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就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展开,希望能为大众带来更深入的理解。
一、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确保药效的核心。药物的疗效与其剂量密切相关。例如,红花的功效随剂量变化而有所侧重,小剂量养血,大剂量则破血。又如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虽然药物组成相似,但剂量不同导致功效迥异。传统中药中部分药物存在计量不精确的问题。如蜈蚣、天龙等,因大小不同,其实际药效难以保证。建议医生采用更为精确的质量计量方式,如改用克等单位,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二、脚注的重要性
脚注是医生对中药配方的特殊指示和要求。在古籍中,脚注为中药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已对特殊处理的中药作出规定。除非医生有特定要求,否则应遵循常规处理。例如,“后下”的大黄,若无医生特别标注,则应按照常规处理。
三、药引子
在服用中药汤剂时,药引子虽非主要药物,但却能增强药效。这些通常是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物质,如生姜、葱白等。在验方、秘方、土方中更为常见。但并非所有方剂都需要药引子,应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
四、饮食禁忌
为确保中药的疗效,饮食禁忌至关重要。如服用某些药物时,需避免某些食物。在患病服药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药效。对于特殊病情,如咳嗽患者,更需注意饮食调整,戒酒,以促进康复。
五、服用次数与血药浓度
合理的服用次数能确保血药浓度稳定。中药汤剂一般常规服用次数为每日两次,但笔者认为这并非最合理的方案。为确保血药浓度稳定,应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整服用次数。这需要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每日的服用次数和剂量。
六、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尽管中药常被认为无毒、安全,但仍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中药也有中毒的病例。不能盲目认为中药绝对安全。在使用中药时,应充分了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
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正确使用是发挥药效的关键。为了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我们应当关注以上所提到的关键问题,合理使用中药,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推荐】吃中药时,切勿随意增加剂量,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