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运动更要懂运动警惕损伤“瞄”上你
在全民追求健康生活的热潮中,大学生群体以其年轻活力和蓬勃朝气,成为了运动健身的主力军。他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却常常忽视了运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一时的疏忽,可能会让他们遭受不必要的损伤,甚至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小邓,因打篮球时不慎受伤,崴了脚,已经休养了一个多月。这个实例警示我们,运动损伤不容忽视。为此,我们专访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专家吕文科医师,为我们解析运动损伤的相关问题。
吕医师强调,运动损伤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损伤,其强度和后果更为严重。这些损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运动项目及其技术特点密切相关的损伤,如“网球肘”“足球踝”等;另一类则是运动中的意外伤,如骨折、韧带扭伤等。通过观察损伤后的症状,可以判断其轻重程度,从而进行对症治疗。
吕医师指出,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对抗性强的运动中,如篮球、跨栏等,但其他运动也不可掉以轻心。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思想上缺乏重视,二是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三是技术动作的错误,四是运动负荷过大。场地设备的缺陷和不良气象的影响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
除了积极的治疗与康复,预防运动损伤更是关键。吕医师强调,“必须牢记三个‘必须’来预防运动损伤。”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尤其是老年人,需要熟悉基础疾病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必须对所从事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在目的、方式、强度、时间、频率上的要求。无论进行何种运动,都要重视安全,遵循科学的锻炼原则,避免盲目追求高强度训练而忽视身体反应。
运动虽好,但健康第一。我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因为一旦受伤,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留下长期的后遗症。让我们从预防做起,科学锻炼,健康运动!深入了解这项运动:探索锻炼的奥秘与降低损伤风险
随着我们对运动了解的深入,越清楚其内涵,锻炼的效果就越好,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就越低。任何运动的产生都离不开五个关键部位:骨骼、关节、肌肉、神经、心肺。这五部分协同工作,共同促使我们的身体运动。
骨骼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枢纽,肌肉提供动力,神经支配运动,心肺则是基础。当我们的大脑发出一个信号,这个指令会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肌肉,心肺系统则通过呼吸循环为肌肉提供必要的血液和氧气。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围绕关节进行运动,完成各种动作。
吕文科强调,无论我们进行运动锻炼还是保养防护,都必须全面关注这五个部分骨的硬度、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力量、神经的反应性以及心肺的储备能力,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可能导致动作的不标准或不规范,从而影响运动效果或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除了关注这五个关键部位,合理的运动方式也至关重要。任何一项运动都包括热身、运动和整理三个环节。充分的热身和整理活动能有效减少身体受伤和肌肉酸痛的发生。热身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结合低运动量的有氧练习和舒缓的伸展运动,如散步或原地跑步。结束后,应以缓慢散步为主,配合伸展、拉伸练习,帮助身体逐渐冷却。
我们还需要注意,在身体疲劳或生病时,如重感冒,应避免强行锻炼,以免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如果感到轻微不适而希望继续锻炼,也应降低锻炼强度,确保安全。
尤其在当前炎热的夏季,锻炼的选择和方式更为关键。建议选择早上或室内进行锻炼,避免在炎热的户外进行高强度运动。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夏季运动一定要保证饮用足量的水,以防脱水导致的身体问题。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符合个人身体特质的运动方式,是享受健康生活、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的关键。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项运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