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暴露明胶作为药用辅料存监管漏洞

健康快乐 2025-04-19 15:17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近日,央视曝光了九家药品企业使用的药用空心胶囊存在工业明胶替代问题,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部分大型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忽视,也凸显了药用辅料监管的漏洞。

愤怒的情绪在公众中蔓延,当耳熟能详的知名药企也被卷入其中,公众对药品质量的信任度受到了严重打击。据报道,这些药品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胶囊中铬含量超标,最高超标达90倍。随后,修正药业和通化金马等企业的官方网站遭到黑客攻击,表达对公众健康不负责任的不满。

药用辅料监管漏洞是此次事件的核心问题。药用明胶作为药用辅料广泛应用于药品和胶囊的生产。部分食品厂和药品厂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使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或药用明胶。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秘书长姚龙坤表示,明胶分为照相明胶、工业明胶、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四大类,各类明胶的标准和用途有着严格的区别。工业明胶有其特定的使用领域,不应被用于食品和药品生产。

此次事件不仅揭示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在药用辅料监管方面的不足。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表示,法规执行不健全,对生产医用辅料的监管不够严格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强调,应该加强对医用辅料的监管,从源头抓起,对那些不重视质量、没有流程管理的厂家应该禁止其生产明胶。

此次被曝光的药品名单令人震惊,包括多家知名企业的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此事展开紧急调查,要求对涉事药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并对媒体报道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

明胶行业的成本差距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之一。虽然国内有优质的明胶生产企业,但少数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依然采用低成本的工业明胶。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指出,一些企业采用制革厂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销售给食品或胶囊生产企业,这种行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也扰乱了明胶市场秩序。

这次事件不仅揭示了药用辅料监管的漏洞,也揭示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消费者健康的现实。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坚持诚信经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明胶行业的隐忧:价格与监管之间的博弈

在中国,食用明胶行业一直在面临着一场无声的较量原料成本与监管漏洞之间的博弈。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理事长王敬忠向我们揭示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成本高达2000至3000元每吨,而相比之下,皮革下脚料的成本仅为100至200元每吨。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一些企业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使用工业胶或蓝矾皮所制的含铬皮胶冒充药用明胶销售。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药用胶囊铬超标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监管漏洞。过去,空心胶囊被视为药品包装材料进行管理,但近年来被划归为辅料管理。《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药包材的监管要求明确,但对辅料的要求相对宽松。这种特殊的管理状态使得空心胶囊和药用明胶陷入监管的漏洞之中。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他们几乎无法区分含铬的蓝矾皮胶和符合标准的药用明胶。专家警告,铬元素会破坏人体骨骼和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甚至引发癌症。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危害通常在两年以上才会显现。

为了净化明胶市场,行业协会多次呼吁生产单位自律,并强调决不使用含铬废皮料生产食品添加剂明胶和药用明胶。尽管如此,还是有声音对行业的自律能力提出质疑:仅靠自律能否走出这场博弈?对此问题显然需要深思熟虑。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秘书长姚龙坤表示,国内不少企业的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企业甚至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然而即使有这些积极的改进和进步,对于未来的明胶市场能否真正摆脱困境依然需要时间和进一步的努力。新修订的《中国药典》虽然有了新的标准,但对未来的明胶产业来说没有强有力的后续监管仍是一大挑战。此次被曝光的修正药业虽然否认使用了铬超标药用胶囊,但是一些企业仍在新国标实施前使用了含铬原料的问题令人忧心忡忡。这场博弈还在继续,只有真正做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面监管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