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蔓延源于献血者无血可用

健康快乐 2025-04-19 15:0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愈发凸显。在河北廊坊的杨先生遭遇的困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血液短缺现象的严重性。杨先生因患胃部肿瘤需要紧急手术,却面临无血可用的尴尬局面。尽管家属积极献血,但仍无法满足手术需求,最终不得不花费高价购买血液。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云南昆明、南京等城市也相继出现血荒,医院的血液库存告急,医生甚至亲自带着危重病人的申请到血液中心取血。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的网站上,A型和O型血的紧缺状态一直存在,黄色预警信号不断滚动。

无偿献血是缓解血液紧张的重要途径,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春节前夕,由于高校学生放假和农民工返乡,南京街头采血车的业务异常冷清,血库再次告急。尽管有适龄健康人群的无偿捐献,但血液的特殊性使其无法大规模生产、长期贮存。血小板最长保存5天,全血最长35天,人体是唯一的供给渠道,这使得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难以缓解。

目前,我国血站的库存血液100%来自无偿献血,但无偿献血的“靠天吃饭”特性使其在面对逐年递增的用血需求时捉襟见肘。天气好坏对献血量多少有直接影响,恶劣天气会导致献血人数锐减。血液需求和流向的不均衡也与医疗资源的布局不平衡紧密相关。

安徽省血液中心主任冯书礼认为,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医保体系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解决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迫在眉睫。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无偿献血,提高献血者的待遇和福利。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优化血液需求和流向的调配。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和及时供应。冯书礼坦言,在安徽地区,尽管2011年1至11月份的采血量及献血人次较上年有所增长,增长率分别为5%和8%,然而这一增幅却远远滞后于临床用血需求的增长。由于人员、设备以及采血点等现实条件的制约,采供血资源配置已然面临瓶颈。就当前硬件条件而言,安徽整体的采供血增长几乎已达极限。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和年采血量均呈现显著增长。至2010年,献血人次和采血量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74.8%和71.5%。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高达99%,血液供应的增长仍然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以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了18.6%,而采血量增长却只有7.7%。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当前全国每天需要约7万人献血,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预计会增至约12万人。目前供需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缺口。我国的人口献血率仅为8.7%,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的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血液事业发展需要经历的五个阶段,从血液买卖到以固定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目前我国刚刚实现自愿无偿献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血液事业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献血与用血的现实问题,“献血容易用血难”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医保政策和献血政策尚未接轨,导致异地用血报销困难等问题。李先生在广州、北京等城市献过血,每次200毫升,但当他的爱人需要手术用血时,报销过程却异常繁琐。这种情况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

很多献血者认为,自己献血的主要动机是能让家人免费用血。但实际上,由于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献血者用血时不能直接扣除医药费,而是需要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当地的卫生部门报销。这一过程既繁琐又耗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由于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保,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他们并无太大吸引力。

针对这些问题,刘江指出,医保政策和献血政策需要接轨,以便解决异地用血报销困难等问题。未来可以考虑简化程序,例如采用网上银行支付等方式。对于建立公开、透明的献血用血机制的问题,血液中心作为公益机构,血液从采集、保存、检测到运送的成本是必要的。但是一些献血者对高昂的血液价格有疑问,担心自己的血被用作盈利工具而未能真正用于救助患者。因此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迫在眉睫。同时专家也建议公开献血的用途和去向让献血者放心捐献自己的爱心血。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