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强卖待产包引争议:行为善意也属违法

健康快乐 2025-04-19 13:26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十家设有产科的医院中,有九家存在待产包“强买强卖”的现象。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些医院被指责强制要求产妇购买待产包,价格偏高,甚至包含奶粉等物品,引发消费者对医院是否存在与奶粉商利益勾结的质疑。有专家明确表示,即使出于善意,强制销售待产包的行为也已经违法。

这九家医院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也剥夺了产妇作为消费者自由选择购买待产包的权利。北京卫生计生委已经对此展开内部检查,并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待产包的价格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产妇反映医院待产包价格高达近700元,而电商平台上类似产品价格多在500元以下。这不禁让人质疑,医院待产包的价格是否过高?质量和卫生是否有所保障?许多消费者对此无从分辨,只能听从医院安排。

更令人担忧的是,待产包中包含奶粉等婴儿用品,这种做法被质疑是医院与奶粉商之间的利益联盟,通过喂养初生婴儿特定品牌的奶粉,让孩子对其产生依赖,从而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央视曾报道过类似事件,国家为此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

除了待产包,一些医院还会对产妇进行产前培训,推荐购买医院指定的产品,如鱼肝油等。这种做法也备受诟病,被认为剥夺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权。

专家指出,医院应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不能出于任何理由强制消费者购买待产包。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即使医院是为了产房无菌环境的要求,也不能强制要求产妇购买待产包。消费者有权自由选择是否购买待产包。医院出售的待产包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也值得关注。

医院应该尊重消费者的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强制消费者购买待产包或其他产品。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有权选择信任度高的产品,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医院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近日,关于医院强制销售待产包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知名人士刘俊海表示,医院与经销商间把控产品质量、避免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一旦疏忽,极易让人质疑存在恶意串通、图谋不义之财的行为,严重损害医院的公信力。

对于这一事件,刘俊海强调,产妇及婴幼儿的安全至上。他建议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应积极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监管手段,及时遏制这种带有强制交易色彩的商业活动。他认为,强制购买待产包不利于改善已经良好的医患关系。

就在7日,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钟东波针对“医院强卖待产包事件”作出回应。根据卫计委的规定,各医院应配备公共婴儿服,产妇可自由选择是否使用,医院无权强制购买待产包。

据我们调查了解,部分医院在购买待产包时并不走医院账目,甚至以虚开票据的方式获取提成。而对于待产包的监管,目前尚属“真空地带”。钟东波也表示,待产包不属于药品或医疗器械,其使用并非医疗行为,因此卫生和药监部门并不对其进行监管。待产包内物品的质量由质监部门负责把关,价格则由市场决定。

对此,北京市世纪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志存认为,医院强制销售待产包的行为属于“强买强卖”,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显然存在利益纠纷,院方可能从中收取回扣。

钟东波解释,待产包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婴儿和医院的双重需要。医院并没有参与产销环节,因此并不承担责任。待产包的销售方通常为医院的小卖部或三产。部分医院人员和厂家或医药公司的回扣问题,确实存在。目前,卫计委已经开始内部检查,以加强医院经济监管。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于医院商业行为的质疑,也提醒我们需更加关注医疗行业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毕竟,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安全是无可替代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以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来源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