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时期的同性依恋

健康快乐 2025-04-19 08:48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一位焦虑的母亲急匆匆走进咨询室,她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担忧:“医生,你得救救我的女儿,不然她的一生可能就毁了!”我安抚她,让她慢慢道来。

这位母亲的女儿,名叫佩姗,今年14岁,正在读初二。她过去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最近却突然大幅下滑。母亲发现她与同桌的思思形影不离,甚至连上课都在悄悄交谈。结合最近流行的热点话题,母亲怀疑她们可能是陷入了同性恋的情感,从而影响了学习。

母亲详细描述了她们的交往情况。佩姗与思思相识虽短,但似乎特别投缘,两人无论是爱好还是脾气都极为相似。每当周末,她们要么在一起做作业,要么一起玩耍,作业完成后就像获得特赦一样疯狂地玩耍。但最近,她们的行为让母亲感到困惑和担忧。不仅思思的考分偏低,佩姗的成绩也突然下滑到全班27名。母亲注意到,她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与以往不同,尤其是周末时,两人甚至睡在同一个被窝里,悄悄话不断。

听完母亲的诉说,我深感佩姗的学习成绩下降与她和思思的交往确实有关系。我并不能轻易断定她们是同性恋。类似的情况我也遇到过,比如之前的一个案例,一个13岁的女孩梦竹,她与一位女同学的亲密友情维持了一年多,但当这位女同学与另一位女生成为好友时,梦竹感到极度悲伤和嫉妒。这种表现与失恋者无异。

在校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女生或两个男生特别要好,他们共享快乐与忧愁,对第三者的介入产生嫉妒,甚至有一些秘密不愿告诉父母、老师或亲戚。这是青春少女(少男)的同性依恋情结的一种反映。从儿童期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中,有些青少年可能会经历同性依恋的阶段,这在他们由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慕期最终走到正式婚恋期的成长路上,是一种自然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他们急切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促膝长谈悄悄话。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变得敏感和界限分明。与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与同性朋友交往,渴望得到年长者的保护、了解和爱护,或欣赏有创造性、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同性朋友。这种情结在两性疏远期十分自然。

对于这位母亲的担忧,我认为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佩姗和思思的交往情况,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我也建议母亲不要过于焦虑,应该多关注女儿的心理需求,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青春洋溢的年华里,少男少女们对异性和同性的交往有着独特而微妙的体验。此时的他们,对异性之间的亲近交往格外敏感,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关注和议论。相对的,同性的接近和亲昵却受到大家的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间的友谊更容易产生欣赏和依恋的情感。这种同性依恋情感与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必须明确,学校中男女同学间的友好和亲密交往,不能一概被视为越轨行为。

绝大多数拥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利过渡到两性爱慕期,并不会真正发展为同性恋。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此置之不理。学校和家长对此类现象应予以足够的关心,因为过度的同性依恋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机会和兴趣,从而对未来融入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对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扩大交友圈子,与更多的同学建立友谊,避免陷入两人世界的局限。鼓励他们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建立友谊,以促进他们的性别认同发展。如果经过深入观察和了解,确认孩子的情感取向是同性爱,那么家长和老师应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受,不应强迫他们改变。同性恋并非道德败坏或品质问题,只要他们的行为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就不应受到指责和歧视。我们应当给予他们包容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和发展。这样的理解和关怀,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勇敢地走向成熟和未来。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