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6类人群要小心流感侵袭
昨日,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发出提醒,流感高发期已经到来。对于孕妇、儿童、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六类高危人群来说,防范流感病毒尤为关键。曾光强调,预防是应对流感的重中之重,并建议广大网友科学接种流感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为了加强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降低流感导致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季节性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4-2015》。这份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抗原性容易变化,传播迅速,每年都可能引起季节性流行。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流感容易暴发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会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患上重症,数万人因此丧生。
曾光特别指出,孕妇、儿童、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是流感危害最为严重的群体。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是流感造成死亡的主要人群。超过60岁的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那些患有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比同龄健康成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被诊断为“流感及肺炎”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病的65岁以上老年人的流感相关超额住院率,是同样具有慢性病的青年人的6-8倍。
值得注意的是,医务人员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暴露于流感病毒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研究表明,在感染流感的医务人员中,超过75%的人在出现流感样症状后仍继续工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会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风险。
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曾光表示过去我国并没有把她们作为倡导接种疫苗的重点宣传对象。但国际上的多项研究表明,流感对孕妇的健康危害非常严重。此次新版《指南》将孕妇纳入重点接种对象。曾光坦言,过去我国对孕妇接种疫苗的态度比较保守,但现在的研究和数据表明,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必要的。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期间,我国育龄妇女的严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占比极高。孕妇出现严重疾病的风险是未孕的健康育龄妇女的3.3倍。孕妇患流感还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出现死产、婴儿死亡、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情况。孕早期感染流感还可能增加婴儿发生多种先天性疾病的风险。曾光强调,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尽管流感的危害很大,高危人群广泛,但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却很低,只有2%左右。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能达到50%甚至80%。曾光表示,一方面是对流感危害性的健康教育不够,另一方面是卫生系统以及很多临床专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他强调,提前预防比事后治疗更为经济有效。我们应该加强对流感的预防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一场涉及我国广阔地域的流感经济负担调查揭示了令人关注的数据。从门诊到住院,流感的医疗成本从数百元到数千元的区间不等。如果提前选择接种流感疫苗,这个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只需付出相当于一顿饭的几十元费用。这一建议来自权威人士曾光。
在我国,季节性流感疫苗被归为公民自愿接种、自费承担的二类疫苗。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地区如广东珠海、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等地,将流感疫苗纳入医疗或社会保险的报销范围。更有一些地区如北京和新疆克拉玛依等地,财政补助为特定人群提供免费接种政策。这样的预防措施是否能够带来长期保障呢?
流感病毒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多变特性,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人们仍可能反复感染并出现病症。每年的流感疫苗组分都需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进行调整。权威人士曾光指出,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逐渐减弱。临床试验的证据显示,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以维持6至8个月。即使在前一季节已经接种过流感疫苗,中国疾控中心仍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前重新接种。
这样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调查数据展示了流感带来的经济负担,而疫苗接种则是一种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面对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减轻医疗负担,保护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无论您身在何处,都应在每年流感季节来临前考虑接种流感疫苗,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重要的健康保障。我们也期待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扩大免费接种政策,使更多公民能够享受到这一健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