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横行农村 执法各自为政打假难

健康快乐 2025-04-18 08:44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法分子纷纷将视线转向农村市场,制假售假犯罪愈发严重。《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警方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非法经营者不仅兜售假化肥、假农药等农资产品,还将触角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日用品和食品领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农村群众鉴别能力相对较弱,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加上相关部门管理存在分散现象,导致农村制假售假犯罪成为顽疾。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的老人群体最容易受到侵害。大化县公安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涉假刑事案件中,农民是主要受害者。警方协同工商、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积极查处涉假行政案件,但仍需警惕农村涉假产品出现的多样化趋势。

据了解,这些涉假产品包括伪劣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以及烟、酒、家用厨卫等生活消费品。其中,生产、流通成本低,农村地区防控力量弱,农民特别是留守老人文化水平偏低、辨别真伪能力差,加上许多群众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使得不法分子得以利用这些特点向农村地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广西百色市农村地区的涉假案件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百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林钢介绍,农村涉假犯罪还出现了专业化趋势,表现为品种丰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些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涉假日用品多为高仿成品,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例如,假冒伪劣的洗发水不出泡沫、香味不够或是异常香浓。在食品中,不法分子甚至添加工业硫磺。使用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也会导致农产品减产减收,这种危害往往在一个耕作季后才显现出来,等到案发时,农民往往诉求无门。

农村涉假产品的欺骗性极强。除了“三无”产品,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贴牌”手段欺骗消费者。例如,广西柳州警方曾捣毁一个制售假酒窝点,现场查获大量假冒伪劣的酒类以及包装材料。这些假酒的制作工艺竟然是用工业色素和勾兑而成。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从外地购买原材料及加工工具,加工、包装成假冒品牌的假化肥,然后销售给当地农户。

农村制假售假犯罪已成为社会顽疾,对农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农民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共同维护农村市场的健康秩序。也需要引导农民理性消费,不贪图便宜,共同抵制假冒伪劣商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村打假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亟需形成合力

农村涉假案件频发,为何屡打不绝?大化警方深入分析后指出,追查源头难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销售假药、假农资、的涉案人员多为流动性强的外地人员,行踪不定,给公安机关追查增加了极大难度。而且,许多村民由于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在使用涉假物品后较长一段时间才意识到上当受骗,这时犯罪嫌疑人已经逃逸,给公安机关的取证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百色警方同样认为,农资产品涉假案件多半发生在农耕季节,案发时间长,且作案手段隐蔽,分销渠道繁多,使得打击行动面临诸多难点。日用品和食品的分销渠道从市县到乡镇,再到农村的小卖部或农资商店,环节众多,链条漫长。由于售假情况在多地存在,但单笔金额不大,往往只有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公安机关难以串并案立案侦查。

以河池市罗城县为例,某些乡镇的个体户无专卖许可证从事经营,出售的大多是假冒伪劣产品。警方根据线索深挖,发现了一个涉及半个广西、作案长达5年、涉案价值达3000余万元的贩卖假冒的犯罪团伙。罗城警方历经近8个月的艰苦调查,足迹遍布多地,走访银行、调查账户、排查车辆和人员无数,最终才获得大量证据,成功打掉该团伙。

如何有效打击农村地区的犯罪?广西警方认为,当前农村打假的模式需要当地的牵头,工商、公安、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协同配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主管业务不同,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一些刑事案件被降格处理为行政案件,甚至一些行政案件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致使违法人员逃脱法律的制裁。

加强农村经济犯罪的防控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只有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打击合力,才能有效遏制农村涉假案件的频发势头,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安全、诚信的农村环境。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法制日报以获取。

上一篇:西安执业药师考试现集体作弊 2440人被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