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小伤口也能成为大祸根

健康快乐 2025-04-18 02:15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注意啦!小小的伤口也有可能带来烦。别不信,王先生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王先生在家中庆祝生日时,开瓶啤酒的瞬间,不慎被铁皮瓶盖划破了手指,留下了大约1厘米长的伤口。他原以为只是个小问题,随便涂了点红药水,又贴上胶布便了事。伤口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样迅速恢复。

晚上,王先生感受到伤指的疼痛,伤口处已经红肿。接下来的几天,疼痛逐渐加剧,但他忙于工作,没有及时就医。直到伤后第七天,手指末节肿胀得皮肤发紫,才去医院探查出指骨骨质破坏、坏骨形成。尽管医生积极进行治疗,但由于患指末节皮肤坏死、指端血液循环障碍,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

手部是我们与外界接触最多、最频繁的部位,因此也更容易受伤。手部的创伤可能涉及皮肤、神经、血管、肌腱、骨骼等多种组织,常常是复合伤。正因为手外伤非常常见,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导致治疗上的延误。专家警告说,即便是很小的皮肤割伤,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大问题,甚至导致终生残疾。

那么,当发生外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指出,止血和防止感染是两大核心要点。

对于止血,一般的小伤口可以通过压迫来止血。使用棉球、纱布(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以)压在伤口处几分钟即可。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手指外伤,应压迫受伤指根部止血,也可使用橡皮条扎住指根部,并尽快就医。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记录扎住指根的时间,每小时放松一次,避免长时间过紧的绑扎导致手指缺血甚至坏死。

防止伤口感染同样重要。顾玉东教授建议,在控制活跃性出血的条件下,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将污染物冲掉,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没有条件的话也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伤口裂开时容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因此闭合伤口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若伤口较大或有异物扎入,应前往医院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手外伤后每个人的皮肤愈合周期都差不多,一周左右即可愈合。但如果伤口感染,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溃烂。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有红肿刺痛等症状不见好转,应考虑伤口是否已感染,并尽快就医。

手外伤处理的误区也需要警惕。许多人认为不包扎伤口、让其自然风干能更快愈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因此手部受伤后应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用纱布覆盖伤口,有利于快速愈合。

介绍常见伤口处理误区

误区二:包扎伤口越紧越安全?错!

包扎伤口时,许多人认为紧紧包裹可以防止感染。实则不然,包扎时应留有一定空隙,让伤口能够接触氧气,促进伤口愈合。过于紧实的包扎会阻碍血液循环,反而减慢伤口愈合速度。正确的包扎是既要防止伤口暴露,又要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误区三:出血时立即使用止血粉止血?并非明智之举!

面对出血的伤口,人们往往急于使用止血粉来止血。在家处理伤口时,使用止血粉并不明智。止血粉可能会刺激伤口,覆盖创面,给医生的后续治疗带来困难。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对伤口施加压力,直至血液停止流出。

误区四:频繁更换药物能加速伤口愈合?并非如此!

有人认为,经常更换药物可以使伤口愈合得更快。实际上,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必每天更换药物。按照医生的建议,每隔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即可。频繁更换药物可能会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反而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五:愈合中的伤口长出薄膜应撕去?大错特错!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层黄黄的薄膜。这并非应该撕去的异物,而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若将其去除,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伤口愈合进程。

相关新闻解读

关于伤口处理的研究和建议也在不断地更新。了解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对于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在处理伤口时,我们应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和包扎方法,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与干燥,避免感染的风险。在处理任何伤口时,如不确定如何正确操作,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上一篇:刘备真的是个爱哭鬼吗?其实只是演义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