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批抗战神小说-1940年抗日战场现核
网络军事文学现象:穿越与虚构之间的思考
网络军事文学近年来如火如荼,众多作品如《他穿越战场变成子兵》、《抗日雄风中的妖孽》等在各大网络小说论坛上备受关注。随着这些网络军事小说的热度持续上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这些作品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也不乏书名和内容更为“雷人”的作品。一些小说将网络游戏中的超强武器带入历史战场,如南京保卫战中的天坦克、伞兵空降台儿庄等情节,不仅严重脱离了历史真实,也很难说其中有军事色彩。这些小说的情节单一且脱离历史真实,往往因读者的要求和作者的习惯被局限在虚拟架空模式中。
军事文学具有特殊性,既包含军事含量,也有军史元素。一些网络军事作品既不尊重科技发展,更不尊重真正的历史事实。尤其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中,作者们往往忽略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民的悲壮血泪,将之视为一场网络语言狂欢。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妥。一些评论家指出,这些作品不仅使历史的严肃性被曲解、艺术的审美性被亵渎,对读者的误导更是直接。
成功的军事题材作品往往聚焦于历史、刻画人物、描写军旅生活情怀或军事技术知识。一些网络军事题材文学创作者缺乏对军史和军旅生活的了解,作品粗糙且缺乏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一些写手以所谓的现代意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臆造,致使作品内容虚假、情节生硬。这种现象在军营中应该没有市场。
也有读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些小说的读者和作者都是军事迷和爱幻想的人。从事这类写作的人和读者在一个特定的圈子内,大家能分清哪是真哪是假。他们认为这并非不尊重历史或消费历史,而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权利。网络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这些作品得以存在和发展。商业运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读者的心理需求。一些年轻写手由于缺乏军事和历史知识而创作出参差不齐的作品,而网络平台的商业化运营也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展。网络军事小说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有些偏移,越来越缺乏和内涵。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军事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性。它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于军事和历史的兴趣和想象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值得尊重的我们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历史和现实从而更好地创作和发展网络军事文学。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创作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推动网络军事文学的健康发展。随着网络军事文学的兴起,除了作者在军事文学领域的根基不扎实、缺乏想象力的问题外,一些“雷人”军事文学作品的涌现也与商业机构的投机心态密切相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写手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由于网站的阅读排行榜与作者的收入挂钩,为了提升点击率和阅读量,他不得不迎合部分受众的阅读心理,有意夸大情节,甚至加入一些“雷人”元素。这种行为并非个例,而是被一些网络传播平台为了吸引眼球、达到商业目的而大力推广。
网络读书频道编辑武云俊也向记者透露,在网络上阅读的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他们更倾向于阅读刺激、血腥的军事题材作品,追求越激烈、越玄幻的情节。而现有的激励机制让读者阅读量越高,作者获得的奖励也越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雷人”军事文学作品的诞生。
专家们对此表示担忧,虽然与抗日神剧相比,这类题材的网络小说的传播范围较小,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但其中娱乐恶搞抗日历史、夸大的倾向却不容忽视。网络上思想活跃,对于青少年等网民的影响尤其值得警惕。这种倾向的作品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监管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雷人”军事文学作品的涌现,既与作者的创作能力有关,也与商业机构和部分受众的阅读心理有关。在享受网络文学带来的娱乐快感的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理性看待其中的内容,特别是在对待历史题材的作品时,更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避免被娱乐至上的氛围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