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汛期到来儿童防溺这些事项要牢记
人民网北京报道,据央视新闻消息,截至6月22日早上7点10分,重庆潼南区发生的溺水事故中,8名小学生全部被找到,但均已失去生命迹象。据初步调查,这些孩子都是米心镇小学的学生,在周末到童家坝涪江河的一处河滩玩耍时发生意外。其中一名学生不慎落水后,其他七名学生前去施救,结果一并落水。
这起悲剧令人痛心,也引发了社会对儿童防溺教育的关注。随着暑假的临近,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与水接触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与此全国多地进入汛期,水患风险加大。为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都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安全防范。
儿童溺水事件屡见不鲜,令人警醒。今年3月29日,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孩子溺水往往发生在无声无息之间,且过程迅速。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伤害防控专家段蕾蕾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儿童溺水时的表现可能并不明显,如头离水面很近、嘴巴张开、身体垂直于水面、急促呼吸等,都可能是溺水的迹象。这些症状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在游泳或玩水,从而忽略了溺水的可能性。
广东省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的总教练陈泽池副巡视员提到,暑期天气炎热,儿童嬉水时家庭监管的缺失,是导致部分儿童选择野外非公开水域游泳的主要原因。这些水域缺乏救生设备和救生员,且不了解水域的水文情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南方多地暴雨河水暴涨,预防溺水的知识更需深入人心。
段蕾蕾强调,儿童溺水是可以预防的。她指出,家长要做到有效看护、隔离水体、教授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佩戴安全装备等。社会各界也要参与进来,对公共场所的水体设置隔离装置、对危险水域进行警示和巡逻、配备救生装备和人力、普及防溺水知识等。
这起悲剧也让我们认识到,培养儿童防溺知识和基本水上安全技能的重要性。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了解并遵守防溺水的规则。我们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告诫他们不可单独或擅自与他人结伴去游泳或玩水,即使去游泳池游泳也要有成人带领。让我们共同行动,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当人们面临溺水危机时,自救与施救的方法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溺水事件常常发生在一瞬间,提前教导孩子们自救的方法十分必要。当遭遇溺水时,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调整呼吸,尽可能保持冷静。当头部露出水面时,应立即举手呼救,这一动作有可能引起专业救生员的注意,从而为自己赢得被救的机会。
陈泽池先生进一步指出,如果发生脚抽筋的情况,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松弛或伸展。在此过程中,要尽可能屏住呼吸,头部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用嘴进行呼吸。当救援人员到达时,要听从他们的指挥,配合救援,让他们带你安全上岸。
关于施救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儿童不可自行下水施救,也不可以多人手拉手下水进行救援。因为这样的施救方式可能会导致施救者因拉手脱手而溺亡。正确的施救方式既能保障自身安全,也能为溺水者创造更好的自救条件。
当发现儿童溺水时,应按照“叫叫伸抛”法进行救援。首先大声呼救,然后立即拨打110或120报警电话。如果有竹竿,应将其伸给溺水者;如果有衣服,也可以伸过去,将溺水者拉过来,但这一切都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位置上进行,避免被拖入水中。同时要注意避免竹竿戳到落水者的脸。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可以抛给溺水者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漂浮物,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
施救溺水者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任务。错误的施救方法不仅无法救回溺水者,还可能使自己陷入危险。让儿童了解并掌握预防溺水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自救和施救方法,或许能在关键时刻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在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生存机会。